首頁>專題>為首都高質量發展 貢獻政協力量>委員好聲音
李志起委員:持續釋放惠民“紅利”從“能消費”向“愿消費”轉變
近日,“雙十一”購物節提前開啟,被業內稱為史上“周期最長”的“雙十一”,首次將家電“以舊換新”政策補貼與平臺優惠疊加。今年以來,從大宗商品消費、服務消費、新型消費等多種消費業態入手,政策“組合拳”將促消費和惠民生結合起來,進一步激發國內大市場的活力,國內消費市場持續升溫。
北京市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振興國際智庫理事長李志起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北京市乃至全國的消費環境整體呈現平穩發展態勢,政府出臺了一系列促消費政策,如減稅降費、發放消費券等,為消費市場注入了活力。線上消費、直播帶貨、社區團購等新興消費模式快速發展,為消費市場帶來了新的增長點。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費觀念的變化,消費者對高品質、個性化商品和服務的需求不斷增長。
李志起就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數據分析稱,盡管面臨一定的經濟壓力,全國居民的消費支出仍然保持了增長態勢,當前消費市場呈現出消費升級與降級并存,服務性消費較快增長,線上消費占比持續提高等3個特點和趨勢。
“從數據上看,老百姓的消費意愿總體處于景氣區間,但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消費支出增速有所放緩。從‘能消費’到‘愿消費’的轉變中,最大的障礙在于居民對未來收入的預期不確定性和消費信心不足。”李志起坦言,提升消費者信心對于激發消費潛能至關重要,只有消費者對未來經濟和個人財務狀況持樂觀態度時,才會更愿意進行消費支出。
對此,李志起建議,為了讓老百姓從“能消費”向“愿消費”轉變,還需要持續釋放惠民“紅利”。努力增加居民收入,通過減稅降費、發放消費補貼、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等措施,幫助企業加快生產發展、紓困解難,穩定居民就業、改善收入;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優化醫療、教育和養老等機制,解除居民后顧之憂,降低預防性儲蓄;不斷豐富消費供給,創新消費場景,提供更多符合消費者需求的高品質商品和服務;持續優化消費環境,加強市場監管力度,規范市場秩序,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營造放心的消費環境。
近年來,北京市在推動文化、旅游、服務等特定領域消費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例如,通過文旅融合、舉辦大型體育賽事、推廣特色文化產品等方式,吸引了大量消費者參與。同時,北京市還積極推動服務業創新發展,如發展夜間經濟、打造特色商業街區等,進一步激發了消費活力。
李志起表示,未來,這些領域仍有巨大的發展潛力。“為了進一步激發消費活力,還應深化文旅商體多業融合,繼續挖掘和整合文化資源、旅游資源、體育資源、商業資源,打造更多具有吸引力的文旅產品、演出活動和商業消費項目;加強服務行業的監管和培訓力度,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服務需求;創新消費場景,利用科技手段創新消費場景和模式,為消費者帶來更加便捷、智能的消費體驗。并且可以通過媒體宣傳、活動策劃等方式加強宣傳推廣力度,提高這些領域在消費者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此外,李志起認為,科技創新在激發消費潛能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是以供給改善創造需求的重要切入點。通過科技創新,可以不斷提升產品和服務的質量與效率,創造更多消費場景,不斷滿足消費者日益多樣化的需求。例如,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個性化的推薦和服務;通過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技術,為消費者提供更加沉浸式的購物體驗;智能家居和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將使消費者能夠更加方便地管理家庭生活和消費支出。“未來科技將進一步與消費融合,為消費者帶來更加便捷、智能的消費體驗。”
如何通過“雙十一”等購物節形式,進一步提振消費市場?李志起認為,可以通過媒體宣傳、活動策劃等方式提前預熱購物節氛圍,提高消費者的期待值和參與度;電商平臺為消費者提供更多實實在在的優惠券、滿減活動等優惠措施以吸引消費者;利用科技手段創新消費場景和模式,如直播帶貨、虛擬現實體驗等,為消費者帶來更加便捷、智能的消費體驗。(作者系北京市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振興國際智庫理事長)
編輯:魯雅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