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第二時間
各地競逐“天空之城”
低空經濟蓄勢“高飛”編者按:
低空經濟,是指以民用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航空器的低空飛行活動為牽引,輻射帶動相關領域融合發展的綜合性經濟形態。
目前,我國有近30個省份將發展低空經濟寫入地方政府工作報告或出臺相關政策。《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對“健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進行了系統部署,明確提出“深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改革”和“發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經濟”。業界把2024年稱為低空經濟發展元年。
低空空域蘊含無限機遇
前不久,北京首條無人機物流配送航線在八達嶺長城景區正式開通,該航線可以為游客配送應急救援、食物等物資;
國慶期間,深圳的夜空化作絢爛舞臺,萬架無人機為游客和廣大市民演繹精彩的光影畫卷;
10月15日,湖北省正式開通首批低空短途客運航線,武漢漢南機場至十堰、荊州低空短途客運航線搭建起武漢與十堰、荊州等地的“空中走廊”;
……
交通出行、物流運輸、農業植保、文旅觀光、城市管理……作為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低空經濟正借助其獨有的優勢,不斷豐富和拓展應用場景,助力人們的生產生活。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積極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各地搶抓低空經濟產業發展機遇,先后發布相關產業政策,競逐“天空之城”,低空經濟網越織越密。
賽迪顧問發布的《中國低空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4)》顯示,2023年我國低空經濟規模達到5059.5億元,增速高達33.8%。中國民航局預估,到2025年,低空經濟市場規模將達到1.5萬億元,到2035年有望達到3.5萬億元。
“低空經濟產業蘊藏著上萬億元的經濟規模,將成為我國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馮正霖指出,低空經濟具有明顯的新質生產力特征,對于拉動國內消費、推動產業升級、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國防現代化建設、提升應急能力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同時涉及航空制造、航空服務、航空旅游、航空教育、航空空域資源管理等相關產業和領域發展。
“目前,全球主要國家擁有11000座通航機場,中國只有451座,占比不到5%。與此同時,中國無人機數量已經超過全球50%,而中國廠商在全球市場的無人機市場份額保持在70%以上。”在深圳市政協常委、北航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夏煒看來,我國的低空空域具有非常大的產業規模和空間,這是一個極具想象空間的藍海市場。
風口背后的力量支撐
2024年,低空經濟為何一躍成為新的風口?
就低空經濟自身而言,其發展離不開先進的飛行器,還需要信息化、網絡化、通信等方面的支撐,產業鏈長,涉及范圍廣、成長性和帶動性強。
eVTOL是低空經濟重要技術推動力之一。eVTOL即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是一種使用儲能電池、電機和螺旋槳推進,同時具備垂直起降能力的新型航空器。通俗地講,它是一種電動化且不需要跑道即可垂直起降的飛機。
今年2月,全球首條eVTOL跨海跨城空中航線完成首飛,將深圳蛇口和珠海九洲港間原本兩個多小時的地面車程縮短至20分鐘,大大提高了出行效率。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完整發達,尤其三電系統(電池/電機/電控)高度交叉,技術和產業鏈可復用至低空電動飛行器產品上。我們要把握低空產業早期發展機遇,促進低空經濟產業從無到有、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發展,最終實現電動化、智能化、自動駕駛的空中交通系統。”夏煒表示。
10月12日,北京、上海、重慶、杭州等15座城市與多家央企聯合宣布攜手共建低空經濟生態圈,電信運營商將結合5G+北斗高精度定位網,把低空網絡打造成兼具通信、導航、遙感和空域監管功能的標桿示范項目,計劃到明年要打造100個示范項目。
馮正霖表示,低空經濟的蓬勃發展,標志著我國正加速邁入“陸海空天”四維交通新時代。“堅持需求導向,關注市場需求變化,及時調整產業方向和產品結構,是當下需要關注的重點。針對不同應用場景的政策和技術支持,對于低空經濟產業發展至關重要。可以通過發展個性化、定制化服務,創新營銷模式和拓展應用場景,進一步有效提升產業的韌性和可持續性。”
低空經濟在“加速起飛”的同時,一些問題也隨之凸顯:頂層設計有待完善、空域資源管理不夠精準、全產業鏈技術端到應用端尚未有效協同合力、資金需求大、適航取證較為困難、商業場景仍需進一步突破創新……
各地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臺,紛紛為破解低空經濟發展難題支招。全國政協委員、民進廣東省委會副主委陳倩雯表示,低空經濟產業的蓬勃發展,仍然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解決體制性障礙和結構性矛盾,構建與高質量發展要求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
探索符合本地實際的低空經濟新路徑
大力發展低空經濟瞄準的不只是當下,更是未來的發展機遇。
“低空經濟在發展過程中要避免‘一哄而上’‘局部過熱’的情況發生。”馮正霖強調,低空經濟的發展是一個產業鏈發展的聚集地,需要以產業發展規劃為引領,集聚發力,共同推動。應從強化全產業鏈協同發展上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謀劃;堅持政策引導和市場機制,培育龍頭企業,推進規模經營;要積極探索符合本地實際的低空經濟發展新路徑;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吸引和培養一批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低空經濟產業集群。
深圳具有培育低空經濟的沃土,尤其在無人機領域的先行先試取得了顯著成就。今年3月,中國民用航空局明確支持深圳建設國家低空經濟產業綜合示范區。在這背后,政府敢闖、企業敢投、人才敢干、市民敢用共同激發了低空經濟領航起飛新動能。
夏煒認為,低空經濟要想“飛得起來”,需要政府、投資機構和創業者“同頻共振”。“政府可以加大對低空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開放更多試運行場景給eVTOL飛行,同時,為保證低空飛行器的絕對可靠,應始終將安全性和可持續適航置于首要位置,密切關注并遵循相關適航法規。通過試點示范和低空產業發展基金,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出臺稅收優惠或補貼等財政政策,降低企業創新成本;搭建測試和驗證平臺,降低試錯成本。”
“我國低空經濟發展雖然具備彎道超車的潛力優勢,但在人才供給、標準體系、基礎設施等軟硬件環境上依然迫切需要大力投入。”陳倩雯建議,在軟服務方面,加大對人工智能、通感一體領域的人才培養,加快數字孿生系統和城市數字底座的公共研發投入,加大低空空域管理、服務和保障領域的標準體系建設。在硬服務方面,加快建設低空通信、傳感計算的基礎設施,探索依托城際軌道及地鐵站點規劃建設低空起降公共場站。(本報融媒體記者 秦云)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