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24年全國政協常委會會議>全國政協十四屆常委會第九次會議>大會發言
全國政協常委、全國工商聯副主席燕瑛:建立健全體制機制促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
推動文旅融合發展是適應文化和旅游發展新趨勢新特點的迫切需求,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文旅消費需求持續釋放。推動文化和旅游在更深層次、更廣范圍、更高水平上深度融合,實現文旅產品創新發展、文旅內容高效供給、文旅市場跨界融合,不僅是促進文化和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路徑,也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題中之義。
當前,在促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中,還面臨著一些痛點難點堵點問題亟待解決。如何創新文化表達方式,特別是傳統文化的現代表達,有效提升游客對地方文化的體驗感、滿意度和獲得感,成為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關鍵任務。
建議:
一是文旅融合發展要因地制宜,建立挖掘選樹機制。要聚焦區域建設定位和自身產業特色,打造更多兼具文化和旅游特色的新業態、新主體、新模式。要大力發揚傳統文化,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化和利用。要大力提升精品意識,將更多優質文化資源納入旅游產品線路、將更多特色文化內容注入景點景區,提供個性化、差異化的文旅服務和文旅產品,不斷提升本地文旅品牌影響力和內在價值。要大力發展鄉村文旅,挖掘鄉村獨特文化符號,轉化鄉村振興成果,打造“農文旅+研學+賽事+藝術”等鄉村文旅模式,為游客提供獨特的文化體驗。
二是文旅融合發展要因時制宜,建立科技賦能機制,積極培育數字化文旅場景,激活文旅融合新業態。要加強個性化定制化服務,借助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建立文旅大數據平臺,為游客提供更有針對性的產品、體驗和服務。要加強與智慧城市融合發展,提升文旅服務設施的智能化水平,提升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和獲得感,進一步促進城市科技創新與旅游產業發展互促互進。
三是文旅融合發展要因勢制宜,建立產業協同機制。要優化“文旅+商業”模式,提升文旅融合水平,建設有影響力和輻射力的商圈。要強化“文旅+演藝”模式,不斷完善和拓展演出場館類型和數量,形成特色演藝群落。要深化“文旅+教育”模式,持續提升研學旅行的價值感、獲得感,打造集教育、體驗、旅游于一體的研學基地,實現研有所思、學有所獲、旅有所感的深度融合。
四是文旅融合發展要因地制宜,建立培育扶持機制,通過政府引導、聯動互通、產品融合等策略,不斷延伸文旅價值鏈和產業鏈。要積極構建“大文旅”工作機制,加強部門協同、地區聯動、政企合作,統籌各級各類文旅業態深度融合,大力培育和引進專業化、高素質的文旅人才,實現市場共建、線路共推、資源共享。要積極推動政策扶持,加大金融政策支持,探索設立各類文旅研發基金,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要積極改善文旅市場秩序,不斷規范文旅產業中的各項商業行為,持續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要充分發揮數據和科技新要素的作用,建立新時代以游客滿意為核心的旅游市場高質量發展評價體系,常態化開展全國游客滿意度調查。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