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24年全國政協網絡議政遠程協商會>扎實有序推進城市更新改造>要聞
把老舊小區改造改到百姓的“心坎”上
“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黨中央很關心的一件事,就是把老舊小區改造好。”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市九龍坡區謝家灣街道民主村社區考察時強調。
重慶市政協主席程麗華把這兩句話牢牢記在了心里,落實在了行動上——圍繞提升城市老舊小區改造水平進行了多次調研。
“調研發現,目前改造工作仍存在‘三難一缺位’,即資金籌集平衡難、公共設施配建難、統籌協調難和長效管護缺位等問題。”在9月27日召開的全國政協“扎實有序推進城市更新改造”遠程協商會上,程麗華說道。
“沒錯。城市老舊小區改造的重點就是要抓好‘樓道革命’‘環境革命’‘管理革命’,而資金和協調是其中最大的難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表示。
改革開放初期建成的小區,部分居民已經是七八十歲的高齡老人,加裝電梯是這些居民的迫切需要,很多小區都因各樓層居民如何分攤費用等問題產生矛盾,造成加裝工作擱置。
對此,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畢井泉提出,可采取居民自籌、政府補助等方式籌措資金,分期分批解決。
全國政協委員、臺盟江西省委會主委呂少軍提出了更為具體的建議。“資金主要來源渠道是業主自籌,地方財政予以一定補貼,支持業主申請提取住房公積金和使用住宅專項維修資金,根據所在樓層、面積等分攤加裝電梯費用。對于低樓層居民,可給予停車位優惠等作為補償,或使用財政資金給予補貼。”
停車場、充電樁、適老化設施等改造都需要空間,而老舊小區大多空間有限、用地性質混雜,改造中公共設施配建難度很大。
“建議加大老舊小區的土地盤活力度,通過劃撥或協議出讓等方式,將‘邊角地’‘夾心地’‘插花地’及非居住低效用地用于增建配套設施,并明確產權歸屬和使用年限,也可以根據情況建設地下停車場,向地下要空間。”程麗華表示。
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海外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顏建國分享了其所在公司參與老舊小區改造的經驗:“北京西城區樺皮廠胡同8號樓是20世紀70年代的‘老破小’住宅,是北京首批‘原拆原建’舊區改造試點項目。我們運用原創研發的模塊化集成建筑(MiC)技術,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標準化設計、工廠化生產,把施工現場搬到了工廠,實現工地無噪聲,僅用90天時間就完成了‘原拆原建’精裝交付,得到居民認可和好評。”
顏建國建議,要加快推廣模塊化建筑技術,合理規劃項目容積率,將核心城區“老破小”住宅“原拆原建”,解決以往改造施工周期長、給居民生活帶來不便等問題,實現人民群眾的居住環境“原地升級”。
老舊小區改造后,除部分條件較好的引入了專業物業外,仍有不少小區存在長效管護機制不健全的問題。有委員建議,鼓勵地方政府結合城市體檢,對老舊小區開展評級,支持初步具備條件或經整治可達到規范管理的老舊小區成立業委會,引進專業物業管理公司;對于條件較差、物業失管或無法成立業委會的,由社區組建物業管理委員會或公益性物業服務中心,提供兜底管理服務。
委員們認為,老舊小區改造是城市建設從“增量擴張”到“存量更新”的必答題,關乎群眾安危冷暖,關乎百姓的幸福生活。因此,要“走新”更要“走心”,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把這件民生事兒辦實,把改造改到百姓的“心坎”上。
編輯:魯雅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