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委員履職故事
應似飛鴻踏雪泥
劉羽珊(右二)參加“數字技術助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課題調研。(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劉羽珊
廣州市天河區政協委員,民進廣東省委會委員,華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研究生導師,廣州市美術家協會花鳥畫藝委會主任。
“拼將廢紙三千,換得一筆有神”,用這句話來概括劉羽珊藝術事業獻身的執著與虔誠、責任與使命再合適不過。從藝幾十年,她始終用筆墨演繹人生理想與藝術表達。
教學相長,培育英才
劉羽珊出生于小橋流水的江南,她的曾祖父、祖父、父親在當地是具有影響力的名中醫。但她卻對醫學一直不感興趣,反而喜歡在筆墨紙硯的天地里尋找屬于自己的快樂。明事理的父親二話不說,鼎力支持她學習藝術。
14歲時,劉羽珊開始學習書法,后來又拜師學習花鳥畫、金文、篆刻等,開啟了藝術道路的啟蒙。對藝術充滿無限憧憬的她,在初中畢業面臨讀普高還是讀中專的選擇時,毅然堅持了自己的初衷,去蘇州工藝美術學校讀書。后來,她從該校畢業分配至一所中學教書,一教就是十幾年。
在美術教育崗位工作三十多年,劉羽珊始終信奉一點:“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她時刻告誡學生,不要投機取巧,一定要把基礎打牢,才能在藝術的天空遨游,才能追求詩與遠方。
劉羽珊給本科生講課時,主要抓基礎。學生來自全國各地甚至海外,有些學生難免基本功不足。但她知道,不能打擊學生的自信心、自豪感,得讓他們感覺自己有閃光點。于是,就像老師當年教她一樣,劉羽珊手把手地教學生,單書法入門,起筆、行筆、收筆、提筆、按筆、轉筆、折筆、藏鋒、露鋒,就要練很長時間。有時學生練得不耐煩甚至發脾氣,反問練習書法與藝術提升有關系嗎?她便跟學生講中外名家故事、講自己的求學經歷,讓學生們認識到,只有日積月累,才能深諳其中奧秘,未來從事教學與創作,才能下筆如有神。
上寫意花鳥畫這門課時,劉羽珊會帶領學生深入田間地頭、荒野山崗,讓他們認真觀察花、鳥及其他動植物形態、山勢特點、云彩變化、光影轉化,找到其中的韻味與美感,再創作自己的作品。
而教研究生時,劉羽珊則講究因材施教、因勢利導,突出學生個性培養與專業突破。在教學相長過程中,劉羽珊再次感到創作需要突破,需要站在更高的起點進行學習和探索。2001年,劉羽珊考上廣州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師從張治安教授。2012年,她考上中國美術學院博士研究生,師從閔學林教授。多個回合,反復錘煉,讓她對嶺南和江浙兩個不同地域、不同流派的文風和畫風細細體驗與慢慢比較,她的畫作也日漸沉淀出與眾不同的新意。
參政議政,高效履職
劉羽珊的父親是農工民主黨成員。從小受父親影響,她耳濡目染,知道撰寫提案、參政議政是很神圣、很莊嚴的事,也期望自己長大后,能夠為社會發展貢獻自己的智慧與力量。
1997年,劉羽珊申請加入民進,2017年開始相繼成為民進廣東省委會委員、民進廣東省委會文化出版專委會主任、廣東開明畫院常務副院長兼秘書長。2021年成為廣州市天河區政協委員后,參政議政更是成為劉羽珊工作的重頭戲。
在蘇州工作時,劉羽珊就古城保護、文化建議、河道治理等方面參與討論。到廣州后,她利用一切時間組織民進會員、政協委員實地調研、考察,相繼參與完成《關于構建我省和諧勞動關系的建議》《關于加大扶持力度 推動我省印刷復制業轉型升級的提案》《關于進一步推動文明禮儀教育進中小學校園的提案》,分別獲得民進廣東省委員會2010年度優秀提案三等獎、2014年優秀提案二等獎、2018年度優秀提案二等獎。她還參與完成《關于以文化藝術講好天河高質量發展故事的建議》,獲得2023年廣州市天河區政協優秀提案。
懷揣對政協的赤誠,劉羽珊認真履行政協委員的職責使命,積極參加各類主題活動,深入一線調研。如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開明美術展、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書畫展、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民進開明書畫聯展等,都有她的作品參展,她用書畫作品傳遞參政議政的初心。她還深入廣東省教育廳、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廣東教育出版社、廣州大學城等地調研,了解文明禮儀、祠堂文化、文獻資源、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及音體美教育等實際狀況,提出意見建議。
在履職中,劉羽珊把成為一名有情懷、有擔當的政協委員作為目標。在她看來,參政議政是在做好本職工作基礎上的雙崗建業,如何在本職和業務中分出時間和精力建言獻策,需要智慧。既要做好本職工作,也要不斷突破專業界限,深入生活,開闊眼界,認真調查研究,深入了解社情民意。
“只有不忘初心,勇擔責任,才能堅持以飽滿的熱情、務實的態度,把參政議政工作做實、做深、做細、做活。”劉羽珊回首自己的從藝之路,猶如苦行僧修行,追逐自己的理想,實踐自己的情懷。正如蘇軾所言:“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對于劉羽珊來說,通過書畫作品,通過建言獻策,在過往的人生中留下“雪泥鴻爪”,何嘗不是一件幸事?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