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協商花開香北疆 同心聚力向未來>新聞動態
四十年接力傳承 遼文化璀璨再現——赤峰市政協文史工作成果《遼代文化》新書發布
一度暑出處暑時,?割稻陌阡車馬馳。?
在赤峰市政協的精心組織下,8月25日,一場關于歷史與文化的盛宴在赤峰市悄然拉開帷幕。由市政協組織編輯,中國書籍出版社出版的《遼代文化》一書,在跨越了數十年的不懈努力后,終于迎來了展現在世人面前的一刻。38年前,來自相關6個省區市的《遼代文化》編寫組,20多位知名專家學者齊聚赤峰,開展了為期18天的書稿考察研討之旅,在跨世紀后的今天,這個傳奇被接續傳承。
《遼代文化》一書的發布,無疑是對遼史研究領域的一次重大貢獻,填補了遼史研究領域的多項空白。它不僅僅是一部學術著作,更是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歷史進程的生動寫照。書中通過系統、客觀、豐富的資料整理與考訂,完整展示了遼代紛繁瑰麗的文化面貌,生動再現了遼代各民族間互學互鑒、共生共享的歷史場景,以及遼代文化與中原文化交往交流、互融互通的歷史事實。
發布會現場氣氛熱烈而莊重,赤峰市政協副主席王立恩主持會議,市政協文化文史委員會主任黃雙燕為與會嘉賓詳細介紹了《遼代文化》的編寫過程及內容亮點。隨后,大屏幕上播放了《遼代文化》編寫組1986年在赤峰的考察紀實《從大定到臨潢》,一段段珍貴的影像資料,將人們的思緒帶回了那個遙遠的年代,仿佛親身參與了那次意義非凡的考察之旅。
在作者代表及家屬發言環節,多位重量級嘉賓輪番上陣,他們或深情回憶與《遼代文化》一書結緣的點點滴滴,或高度評價該書的學術價值與社會意義,言語間充滿了對遼代文化的熱愛與敬仰。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契丹語言專家劉鳳翥先生,雖已年屆九旬,但依然精神矍鑠。“《遼代文化》這本書特別關注了遼代文化與中原文化的交融互鑒、共同豐富發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撐。”他的發言中充滿了對遼代文化的深刻見解與獨到分析,贏得了在場觀眾的熱烈掌聲。
新書薦評環節更是將會議推向了高潮。內蒙古社會科學院北疆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康建國、吉林大學文學院中國史系教授高福順等專家學者紛紛發言,從各自的專業領域出發,對《遼代文化》一書進行了深入解讀與高度評價。
“本書真實客觀地體現了契丹人在文化上的中原走向,表現在祖先、宗教、語言、歷史、價值、習俗和體制等諸多方面,以契丹人為核心,中國古代北方民族與中原漢民族交流融合,形成‘萬風而歸于一元’的文化發展態勢,而這正是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形成發展的鮮活場景的再現,更是我們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與發展的歷史見證,這就是《遼代文化》一書出版的重要意義。”內蒙古博物院名譽院長陳永志說。
從書稿被重新發現,到續編完善,再到付梓出版,赤峰市政協歷時三年,完成了這一項重要文史工作成果。赤峰市政協主席蘇雅勒其其格表示,組織、編輯、出版《遼代文化》是市政協文化文史工作內容的新拓展,是政協發揮職能優勢,整合資源、創新履職的一次有益實踐,也是赤峰市歷史研究和文化事業的一件大事。市政協將繼續把文化文史這一富有統一戰線特色的基礎性工作抓實抓好,努力留住地區記憶,延續歷史文脈,厚重城市歷史,為助推赤峰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價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動力。
發布會結束后,與會嘉賓還一同前往遼代歷史文化博物館進行參觀,近距離感受了遼代文化的獨特魅力與深厚底蘊。一件件珍貴的文物、一幅幅生動的歷史畫卷,都在訴說著那個時代的輝煌與滄桑。大家堅信,《遼代文化》一書必將發揮其獨特的學術價值與社會意義,為推動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貢獻更大的力量。
編輯: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