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要聞 要論 協商 統戰 黨派 委員講堂 理論 人事 社會 法治 視頻 文化

首頁>專題>第二時間

治理體育圈“飯圈病”,亟須矯正“畸形的愛”

2024年08月19日 14:08 | 作者:周佳佳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從社交媒體上粉絲之間互撕謾罵、刷量控評,到線下追星時的圍追堵截、惡意攻擊,再到觀賽過程中的“長槍短炮”、聲嘶力竭……部分極端且失控的“飯圈”行為,正嚴重影響著運動員的比賽、訓練甚至日常生活。

如何讓體育事業回歸本質,讓運動員心無旁騖地參加比賽,讓觀眾真正欣賞到體育的魅力,還體育一個清朗的空間?北京市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振興國際智庫理事長李志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進行了解讀。

2490-9fea3538860e714b28c2df9b5b54e807

體育圈如何染上“飯圈病”?

“‘飯圈文化’原本起源于娛樂圈,是粉絲對偶像的一種過度崇拜和支持行為。然而,近年來這種文化現象逐漸滲透到體育界,帶來了一系列負面影響。”李志起表示,這種趨勢不僅影響了運動員的個人發展,也破壞了體育精神的本質,即公平競爭和尊重對手。

那么,“飯圈病”因何找上體育圈?李志起表示,一是社交媒體的快速發展使得信息傳播速度加快,粉絲能夠更容易地接觸到運動員的私人生活,從而加劇了“飯圈文化”的滲透。二是體育產業的商業化運作也推動了這一現象。運動員被包裝成明星,他們的形象、言論甚至私生活都被當作商品來推銷,這進一步激發了粉絲的狂熱追捧。部分粉絲對于偶像的崇拜甚至達到了極端的程度,他們渴望與偶像建立更緊密的聯系,甚至試圖干涉偶像的私人生活。在這種心理驅使下,不良的“飯圈文化”得以滋生。“同時,應該看到,體育界和相關部門在應對‘飯圈文化’侵蝕方面還缺乏有效的監管措施,也導致了一些不良行為的蔓延。”

越來越多的案例說明,畸形“飯圈文化”對運動員身心健康成長、運動隊為國爭光能力、體育事業可持續發展都極為不利。比如干擾運動員的比賽和訓練、影響運動員的心理健康等。“特別是持續的輿論壓力和負面言論,給運動員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影響他們的競技狀態,甚至讓運動員承受不必要的情感負擔。”李志起說。

李志起進一步表示,種種飯圈亂象嚴重背離了“更高、更快、更強、更團結”的競技體育精神。“‘飯圈文化’的滲透使得體育競技不再是單純的實力比拼,而是摻雜了過多的娛樂化和商業化元素。粉絲對運動員的過度追捧和盲目維護,容易讓運動員迷失方向,忽略了對體育精神的追求。”

李志起還指出,粉絲之間的拉踩引戰、惡意揣測裁判和教練等行為,破壞了體育界的公平競爭環境,嚴重破壞了體育生態,不利于體育事業的長期健康發展。

體育界苦“飯圈文化”久矣!在李志起看來,“飯圈文化”涉及多個領域和層面,包括社交媒體、體育產業、粉絲組織等,監管難度較大,其背后是“粉絲經濟”帶來的巨大經濟效益,更是體育商業化的大命題。

治理體育界“飯圈”化亟須補齊短板

近日,公安機關網安部門果斷亮劍,依法嚴厲打擊涉體育領域“飯圈”亂象。相關平臺已多次發布公告,對體育賽事中帶頭拉踩引戰的賬號進行集中處置。同時,“清朗”行動持續推進,對各類有害信息進行清理,以清晰的規則紅線糾偏“流量至上”。

“監管不斷加強,期待營造出一個更加清朗、健康、積極的競技體育環境。同時也應該看到,治理體育界‘飯圈’化問題,還有一條很長的路,需多方形成合力。”李志起表示。

李志起建議,一是加強法律法規建設: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明確界定“飯圈文化”中的不良行為,并加大處罰力度。二是強化監管措施:體育界和相關部門應加強對社交媒體平臺的監管,及時發現并處理違規行為。建立跨部門協作機制,形成合力共同打擊“飯圈文化”中的不良現象。三是推動體育產業健康發展:加強體育產業的規范化管理,推動體育產業與“飯圈文化”脫鉤,讓體育回歸本質。四是提升運動員自我保護能力:加強對運動員的教育和培訓,提高他們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減少外界干擾對他們的影響。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矯正‘畸形的愛’,引導粉絲走上理性追星之路,共同傳播體育精神的正能量。”李志起建議加強媒體宣傳,樹立正確導向,多報道公平競爭、尊重對手、團結協作的體育精神,多報道運動員為了取得佳績而付出的艱辛努力,引導粉絲關注運動本身而非僅僅是個人崇拜。建立粉絲組織自律機制,規范粉絲行為,拒絕參與任何與體育精神相悖的活動。

“只有通過綜合施策、多管齊下,才能有效遏制‘飯圈文化’對體育界的侵蝕,促進體育事業的健康發展。”李志起表示。(記者 周佳佳)

編輯:周佳佳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偷自拍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成Av在线网站 | 中文字幕精品aⅴ专区 | 亚洲欧美综合国产不卡 |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中文字幕一级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