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名家訪談
一人失智 全家失衡
專家呼吁阿爾茨海默病一定要早診早治人民政協網北京8月15日電(記者 李木元 劉乙潼)還記得兩年前熱映的電影《媽媽》嗎?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位85歲媽媽照顧65歲阿爾茨海默?。ˋD)女兒的動人故事。故事開始,媽媽“蔣玉芝”任性可愛,患有老年疑心病的她一直依賴女兒的照料;女兒“馮濟真”則嚴謹淡然,長期過著自律節制生活的她,內心藏著對父親的隱痛。當女兒被確診為阿爾茨海默病后,曾經古靈精怪的“老頑童”變成患病女兒遮風擋雨的“母狼媽媽”,靠一己之力擔起照顧之責,給予女兒生活的信心。
“這部電影雖然反映的是母愛親情故事,卻給阿爾茨海默病做了一次科普,我就是這部電影的醫學顧問,關于阿爾茨海默病的相關腳本我是一字一句修改的?!笔锥坚t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神經病學中心認知障礙性疾病科主任張巍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電影給我們展示的既有母女情深、母愛偉大的溫情故事,也反映出AD給患者及其家庭帶來的嚴重危害和沉重負擔,呼吁全社會高度重視AD的早診、早治,減輕家庭和社會的負擔。
張巍教授帶領團隊查房。
在所有老年期認知障礙性疾病中,AD排第一位
“我有一個AD患者,體力和體能特別棒,他的精神行為已經不受大腦皮層控制,每天跳窗戶出去。他家就住一層,離馬路特別近,路上車水馬龍的,一旦出去就很危險,所以他的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有一段時間就天天不上班,都在家看著他?!睆埼〗淌诒硎荆颊咭坏┑昧薃D,不僅僅是治療成本高,照護成本也很高。隨著患者癥狀加重,照料者焦慮、抑郁、沮喪等各種負性情緒都會充斥其中,對患者及其家庭都是嚴峻的考驗??芍^一人失智,全家失衡,整個家庭都會陷入災難之中。
AD是一種典型的和年齡相關性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主要癥狀包括記憶力減退、定向障礙、判斷力障礙、注意力不集中、失語、失用、失認、失寫和情緒改變等,嚴重者日常生活能力受損甚至生活不能自理。AD的患病率為3.9%,在所有老年期認知障礙性疾病當中,AD約占三分之二。研究顯示,中國現有癡呆患者有1507萬,其中983萬是AD患者。
“AD患者達到癡呆前的階段為輕度認知障礙(MCI),其患病率達到20.8%,總數為3877萬?!睆埼〗淌谶€介紹,在MCI之前的階段為主觀認知功能下降(SCD),老人會有記憶下降的主訴,神經心理學測評結果還在正常范圍內,其患病率高達46.4%。在SCD之前是大腦AD病理形成的過程,長達20年之久。AD病理包括在神經細胞外由Aβ形成的淀粉樣斑塊,還有磷酸化的tau形成的神經原纖維纏結,其通過多種途徑在腦內蔓延,從而和AD患者癥狀加重、疾病進展更加相關。
截至2023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超過2.9億。張巍教授表示,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不斷加速,未來我國AD患者數量還會持續增加。
張巍教授提示,如果沒有早期干預,AD患者可能很快進入癡呆階段,重度癡呆階段的患者會喪失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臥床后出現各種并發癥,最終導致死亡。研究顯示,在所有慢性病中,AD患者的死亡率由1990年的第19位躍居目前的第6位。而AD帶來的經濟負擔日益加劇,最新的研究數據預計,2030年我國用于AD治療的費用將達到3.2萬億人民幣,2050年將高達11.9萬億人民幣。因此,AD已成為一個亟須高度關注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
AD的早診、早治尤為重要
“AD在臨床上分為早、中、晚期,因為它是一個神經退行性疾病,因此,越早發現、越早診斷、越早治療,效果越好,而且能夠盡可能地延緩疾病進展,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張巍教授表示,AD患者和家人告別的時間特別漫長,有的可長達30年,其實在臨床確診前20年患者就已經出現了病理改變,出現癥狀后的平均病程為10-12年。
但是,很多患者在大醫院確診時往往已經比較晚了,治療效果有限。張巍教授表示,主要原因是很多人不重視AD前驅期,即MCI期的癥狀,甚至存在病恥感,不承認自己出現記憶力下降等認知障礙癥狀,有的患者還有意回避相關話題,導致錯失了最佳干預期。
張巍教授提示,要重視AD的早期癥狀,比如記憶力下降,容易忘事,不記得剛說過的話或者剛做過的事情;無法勝任熟悉的操作,比如不記得如何使用以前熟悉的電器、不會撥打電話等;與人交流困難,無法正確表達自己的意思,忘記簡單的詞語,說錯話等。一旦出現上述癥狀,要及時到醫院檢查。
張巍教授提示,目前臨床檢查AD的方法和手段比較成熟。當大腦中出現Aβ斑塊時,外周血P-tau217等水平會顯著升高,因此,認知篩查結合血液篩查有助于發現AD高危人群,進一步通過PET掃描和腦脊液檢測可進行精準診斷?!癆β斑塊較少時,腦內神經元大部分還在,越早清除這些腦內垃圾,對神經元的保護作用越大,治療效果越好,患者的花費越少,照料者的負擔也會減輕?!?/p>
國家對AD防治高度重視,已將其納入國家戰略中,對AD防治要達到“雙80”—知曉率80%、識別率80%。張巍教授認為,要達到這兩個目標,我們首先要做好科普宣傳,醫生、權威媒體以及社會各方力量形成合力,讓老年人了解和掌握更多的AD防治知識,而不是到網上去查閱五花八門的所謂防治竅門,“錯誤的防治方法不但耽誤治療,可能適得其反?!?/p>
“另一個重要的AD防治方法就是關口前移,在防上下功夫?!睆埼〗淌诒硎?,應將AD防治關口前移到MCI、甚至SCD階段,要實現這一目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主戰場,通過快捷、無創的認知篩查和血液標志物檢測,準確定位早期高危人群,盡早診斷、盡早干預,可以大大提高防治效果。
科學用藥可讓AD患者臨床獲益
“規范用藥對于延緩AD進展、降低家庭照護負擔效果顯著?!睆埼〗淌诒硎?,近年來,隨著創新藥物取得突破,AD防治有了更多的手段。
不久前,阿爾茨海默病協會國際大會(AAIC)公布了侖卡奈單抗三年隨訪的全新數據:共涉及數千名早期AD患者的兩項重磅研究及其開放標簽擴展期(OLE)試驗,清晰地對比了基于啟動侖卡奈單抗治療時間、治療時長等不同,以及患者獲益分別存在哪些差別。結果發現,早期AD患者持續使用侖卡奈單抗36個月后,侖卡奈單抗組的CDR-SB評分獲益比安慰劑組高出0.95分,延緩AD進展提高到31%,上述結果意味著在持續使用侖卡奈單抗的3年里,早期AD患者總體病情延緩時間相比此前研究中的“2-3年”將進一步增加。
研究也同時考察了那些極早期,即大腦中沒有或只有極低水平病理改變的患者用藥的效果。結果顯示,對于這部分人,持續使用侖卡奈單抗治療3年,59%的患者認知功能未出現下降,51%的患者甚至在CDR-SB評分上顯示出相比基線的改善。
“目前我們接收了十幾例早期AD患者接受治療,通過使用侖卡奈單抗,使患者首先具有有意義的獲益,即通過PET掃描發現侖卡奈單抗清除了Aβ斑塊,并阻礙了Aβ啟動tau病理形成和蔓延,這是阻止AD進展非常重要的原因。”張巍教授表示,清除Aβ斑塊、阻礙tau病理生成和蔓延與改善臨床癥狀和延緩疾病進展有關,因此,有意義的獲益終將帶來臨床獲益。
“在全球侖卡奈單抗的研究中,AD患者接受了18個月的治療,清除了Aβ斑塊,延緩了疾病進展。在真實世界治療中,患者的情況比較復雜,我們需要不斷監測和總結,獲得療效數據,積累治療經驗。”張巍教授表示,現有的研究結果表明,AD患者長期堅持用藥,持續獲益;越早用藥,獲益越久。
張巍教授還表示,AD具有遺傳性,患者發病年齡早,對于有AD家族史者來說,應該盡早做基因檢查,從而做到早干預、早治療。另外,由于缺乏社交活動和情感交流,空巢老人、獨居老人罹患AD的風險更高,所以呼吁老人進行必要的社交、娛樂和鍛煉活動,增加人際交往,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預防AD都有一定的作用。
編輯: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