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政協人語
以改革創新為動力 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
《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對發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經濟提出了明確要求,更加肯定了低空經濟的新興戰略產業地位,為科學謀劃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以改革創新的思維、改革創新的實干進取,開辟低空經濟新賽道堅定了信心,明確了方向。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斷提升,低空經濟產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據不完全統計,2024年以來,全國已有29個省區市將低空經濟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做到“更加注重系統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點,更加注重改革實效”,認真學習領會“三個更加注重”是統籌推進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十分重要的實踐和方法論。
以傳統通用航空轉型升級和新型無人機產業創新發展為重點,推進低空經濟發展走深走實。傳統通航(有人)和新型無人機產業如車之兩輪、鳥之兩翼,對于推動低空經濟的發展都是不可或缺的。新型無人機產業公眾參與度高,應用場景豐富,是低空經濟發展中最活躍的因素,也是我國最有可能實現彎道超車的領域。同時也應看到,傳統通航飛行在遠距離交通、大型作業、應急救援、國防交通等領域依然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轉型升級中也具備新質生產力的典型特征。發展低空經濟,必須做到統籌兼顧,堅持雙輪驅動。
以更好滿足個性化和多樣化需求為目標,不斷創新拓展應用場景。低空經濟產業是國家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其他交通運輸方式不可比擬的比較優勢,應用場景十分豐富。需持續加大低空飛行活動不同應用場景的政策和技術支持;堅持需求導向,關注市場需求變化,及時調整產業方向和產品結構,發展個性化、定制化服務,通過創新營銷模式和拓展應用場景,有效提升產業的韌性和可持續性。
以產業發展規劃為引領,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低空經濟產業集群。低空經濟的發展是一個產業鏈發展的聚集地,需要以產業發展規劃為引領,集聚發力,共同推動。應從強化全產業鏈協同發展上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謀劃;堅持政策引導和市場機制,培育龍頭企業,推進規模經營;要積極探索符合本地實際的低空經濟發展新路徑,避免“一哄而上”“局部過熱”“為上而上”“盲目發展”;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吸引和培養一批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低空經濟產業集群。
以加快完善基礎設施為支撐,為產業發展提供堅實物質基礎。在通用機場設施方面,針對低空飛行新特點、新需求,加強對新型起降場地、設施設備的研究,規范相關行業標準,加快健全基礎設施保障體系。在空域分類方面,低空空域資源的合理使用是低空經濟發展的前提和基礎,目前與國際接軌的空域分類的標準已經頒發實施,應盡快完成全國空域的劃分,明確不同空域的服務和運行主體,增加涉及低空經濟的各類航空器可飛空域。在飛行服務保障體系建設方面,充分發揮好現有智能技術、數字技術、人工智能應用的基礎作用,研究建立低空三維數字化空域地理信息系統,加快低空飛行航空地圖編輯制作,組織推進北斗導航、衛星通信、自主飛行等技術應用,構建天地一體的低空通信導航監視網絡,加快服務站規劃建設,持續提升低空航空情報、氣象服務能力。在航空器適航審定方面,應突破瓶頸,創新優化適航審定模式,完善分級分類適航管理方法,強化適航技術標準建設,探索完善適航審定路徑。
以安全運行監管為保障,推進制度創新、管理創新和監管模式創新。安全運行監管是低空經濟飛得更遠、飛得更好的保證。要堅持統籌發展與安全,不斷強化和落實個人、單位等低空經濟參與者的主體責任。堅持綜合監管的理念,探索“行業管理+社會管理”的有效管理模式,試點推進行業與地方航空安全聯合監管,實施分級管理。建立聯合監管機制,強化央地、軍地、部門與地方政府以及政企間的合作,建立健全跨部門、跨領域的低空聯合監管機制。同時要通過保險業等途徑為低空經濟發展助力。
(作者馮正霖系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交通運輸部原副部長、中國民用航空局原局長)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