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大家談
進一步解放思想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先導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明確指出: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激發和增強社會活力。再次強調了解放思想對于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意義。
一、 解放思想的重要意義
(一)解放思想是中國共產黨的重要法寶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進程中,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在同教條主義的斗爭中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并為改革開放奠定了堅實基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正是在鄧小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感召下,改革開放才得以破冰前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得以破繭成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證明,解放思想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大法寶,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
解放思想和改革開放密切聯系,解放思想是思想層面的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是實踐層面的解放思想,共同致力于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解放思想是前提,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的總開關。”要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實踐,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推進理論、制度、科技和實踐創新。創新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而解放思想是創新的必要前提。只有進一步解放思想,才能進一步實事求是,才能進一步推進理論、制度、實踐等方面的創新,破解前進道路上障礙,推進高質量發展。
(二)解放思想是貫徹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要求
根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解放思想是一個永無止境的歷史過程。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科學地揭示了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的辯證關系,提出了“能動反映論”。只有主觀認識與客觀實際相一致,認識才能正確地指導實踐。由于客觀世界的發展是永無止境的,要使主觀認識與客觀實際相符合,就必須不斷解放思想,不斷打破思想僵化和主觀偏見的束縛,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推進新實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是我們適應新形勢、認識新事物、完成新任務的根本思想武器。
(三)解放思想是適應時代發展的現實要求
當今時代,科學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快速發展,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都在發生深刻變化,新理念、新技術、新模式、新方法不斷涌現又不斷更新。唯有進一步解放思想,方能把握瞬息萬變的客觀形勢,運籌帷幄,決勝千里。高科技領域的發展事關國家、民族的未來和人民的福祉,各國在高科技領域的激烈競爭前所未有,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革命所帶來的劇烈變化,不解放思想未雨綢繆就會落后于時代,自絕于時代,必將陷入歷史性的被動。鄧小平指出:“世界形勢日新月異,特別是現代科學技術發展很快。現在的一年抵得上過去古老社會幾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不以新的思想、觀點去繼承、發展馬克思主義,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
當前,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階段,各種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涌現,形勢錯綜復雜而又波譎云詭。破解新矛盾新問題迫切需要我們進一步解放思想,從新的客觀實際出發,創新策略舉措,進一步深化改革,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注入新的強勁動能。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深化改革開放所面臨的條件與過去有很大不同,面對的是一些“難啃”的硬骨頭,要“以更大決心沖破思想觀念的束縛、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沖破思想觀念的障礙、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解放思想是首要的。”
二、 解放思想的科學內涵
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而言,解放思想有其特定的內涵。鄧小平曾給解放思想下過三個定義:“解放思想,就是要運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原理,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我們講解放思想,是指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打破習慣勢力和主觀偏見的束縛,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實際相符合,使主觀和客觀相符合,就是實事求是。”這三句話雖然表述不同,但其基本精神是一致的,核心意思有三條:一是要做到實事求是,使思想和客觀實際相結合,這是解放思想的實質;二是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指導,這是解放思想的前提;三是要在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即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的實踐中去實現思想解放,這是解放思想的唯一正確途徑。
(一)準確理解解放思想需要深刻把握其基本立場
鄧小平強調解放思想要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進行,這就蘊含著解放思想必須和馬克思主義保持一致立場。“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屬性。”解放思想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就意味著要堅守人民立場,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同時,解放思想也要以是否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基本的評價標準。鄧小平指出:“各項工作都要有助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都要以是否有助于人民的富裕幸福,是否有助于國家的興旺發達,作為衡量做得對或不對的標準。”
(二)準確理解解放思想需要全面掌握其基本思想方法
準確理解解放思想,要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物質世界是不斷發展變化的,人的認識也應當隨著物質世界的運動而不斷深化和發展。解放思想就是要求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適應客觀環境的變化,不斷更新認識。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要隨著社會存在的發展而發展。從這個視角來看,解放思想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鄧小平指出:“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實際相符合,使主觀和客觀相符合,就是實事求是。今后,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堅持實事求是,就必須繼續解放思想。認為解放思想已經到頭了,甚至過頭了,顯然是不對的。”然而,唯物史觀也同時強調,社會存在具有相對的獨立性,不會隨著社會存在的發展變化而自動發展。正如馬克思指出的那樣——“一切已死先輩們的傳統,會像夢魔一樣糾纏著活人的頭腦”,打破思想上的束縛比破除現實的障礙更不容易。由于人的思維惰性,“習慣勢力”“主觀偏見”不會自發消除,往往具有一定的頑固性。過去的成功經驗可能成為今天認識的障礙。“解放思想”的對立面是唯心主義思想方法,現實中表現為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墨守成規等思想或工作作風。
(三)準確理解解放思想必須掌握正確的工作方法
解放思想意味著創新,但創新的靈感要從實踐中來,而實踐的主體是人民群眾。人民群眾是物質資料生產、精神文化生產和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是社會實踐的主體。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人民的創造性實踐是理論創新的不竭源泉。
一切脫離人民的理論都是蒼白無力的,一切不為人民造福的理論都是沒有生命力的。當前,進一步解放思想,就要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避免不接地氣的書齋式閉門造車的創新,只有深入社會進行調查研究,集中群眾的智慧,反映群眾的愿望,才能有價值地創新。
三、 進一步解放思想的實踐要求
由于解放思想所面臨的條件和任務的變化,進一步解放思想必須立足新的客觀條件和發展要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將解放思想落實到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中。
(一)進一步解放思想必須堅持人民至上
進一步解放思想,必須堅持人民至上的基本立場,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立場和思想方法,以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為價值追求,這是基本原則。進一步解放思想,必須堅持底線思維,堅守政治、法律、道德等方面的底線,不得破底線,更不得闖紅線。鄧小平指出:“解放思想決不能夠偏離四項基本原則的軌道,不能損害安定團結、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全黨對這個問題要有一個統一的認識。”“離開四項基本原則去‘解放思想’,實際上是把自己放到黨和人民的對立面去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鼓勵和支持解放思想,鼓勵和支持對有關政策舉措進行分析評估,但要把握好政治立場堅定性和科學探索創新性的有機統一。”
(二)進一步解放思想必須堅持自信自立
堅持自信自立,就是要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制度、道路、文化的信心,對以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充滿必勝信心信念。同時,辯證地對待國外理論、制度、模式等,立足本國國情,走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既不能封閉僵化,也不能照抄照搬。自立,就是把發展的立足點放在國內,依靠億萬人民的努力奮斗實現我們的奮斗目標,把自己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堅持自信自立,是總結長期革命、建設和改革歷史經驗得出必然結論,是我們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精神力量。進一步解放思想,必須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更加積極的歷史擔當和創造精神為發展馬克思主義作出新的貢獻。
(三)進一步解放思想必須注重調查研究
進一步解放思想,是實事求是。為此,必須克服驕傲自滿的心態和先入為主的偏見,要深入了解客觀條件的變化,根據變化的實際作出科學判斷。必須勤于調研、勤于學習,勤于思考,不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更沒有決策權。研究、思考、確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舉措,刻舟求劍不行,閉門造車不行,異想天開更不行,必須進行全面深入的調查研究。
(四)進一步解放思想必須堅持問題導向
進一步解放思想,是為了進一步實事求是,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和系統觀念,圍繞問題進行調查和研究,系統地研究和解決問題,實現標本兼治。問題導向是解放思想具體要求,也是科學路徑。馬克思曾指出,“真正的批判要分析的不是答案,而是問題。”“問題是時代的口號,是表現時代自己內心狀態的最實際的呼聲。”沒有問題或者找不準問題,就會成為無頭蒼蠅到處亂撞,解放思想就沒有針對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解放思想不是脫離國情的異想天開,也不是閉門造車的主觀想象,更不是毫無章法的莽撞蠻干。解放思想的目的在于更好實事求是。”解放思想要求對過去沒有解決的問題進行新的研究,對過去認為不是問題的問題進行新的質疑,對過去不存在的新問題進行探索。
(五)進一步解放思想必須堅持系統觀念
系統觀念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方法論的重要范疇。任何事物都是一個矛盾統一體,都同其他事物處于相互聯系之中,是聯系之網的一個網結。如果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就不能把握客觀實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用普遍聯系的、全面系統的、發展變化的觀點觀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發展規律。系統觀念對于全面深化改革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只有堅持系統觀念,厘清各方面改革之間的聯系,整體推進,才能取得實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加強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加強各項改革關聯性、系統性、可行性研究。
(六)進一步解放思想必須堅持守正創新
進一步解放思想,必須堅持守正創新,不斷推進理論、科技、制度、實踐等方面的創新,從而推進黨和國家的各項事業。如果說解放思想是“破”的話,那么“創新”則是“立”。創新的是解放思想的結果,是解放思想直接目的,更是檢驗解放思想的試金石。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當前,推進高質量發展,必須大力鼓勵創新,為創新營造氛圍,創造條件。
進一步解放思想,還需要將解放思想與統一思想、凝聚共識結合起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解放思想的過程就是統一思想的過程,解放思想的目的是更好統一思想。思想統一了,才能最大限度凝聚改革共識,形成改革合力。進一步解放思想,還必須將解放思想的精神動力轉化為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實際行動。
(作者系甘肅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楊智)
編輯:劉乙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