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大家談 主席論壇 委員說話 同心論壇 議事廳 微言大義 望海樓札記

首頁>要論>政協人語

加強有組織的基礎研究夯實科技自立自強根基

2024年08月08日 09:06  |  作者:張鳳 魯曉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要堅持“四個面向”,要“強化基礎研究領域、交叉前沿領域、重點領域前瞻性、引領性布局”,并強調要“加強有組織的基礎研究,提高科技支出用于基礎研究比重,完善競爭性支持和穩定支持相結合的基礎研究投入機制”。這不僅是新時期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更是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展新質生產力、建設科技強國的本質要求。

加強有組織的基礎研究。基礎研究是整個科學體系的源頭活水,關乎源頭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提升,在科技現代化中具有基礎性、根本性作用。當前,科技創新成為國家戰略博弈的主戰場,競爭焦點不斷向基礎研究前移。為推動原始性引領性創新,夯實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底層基座、塑造未來科技競爭優勢,必須要建立適應基礎研究發展規律的組織模式,推動協同創新,發揮政府和市場在組織基礎研究中的不同作用和功能。中共十八大以來,我國已將增強基礎研究能力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要建設科技強國、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必須統籌推進“有組織的基礎研究”任務布局和戰略科技力量建設,推動跨越從科學到技術再到產業的鴻溝,促進創新的組織活力。“有組織的基礎研究”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和科學前沿重大問題,加強政產學研多元主體協同,優化調整任務布局和科技力量布局,形成科學、合理、優化的選題機制,完善“人”“事”相結合的資源配置機制,建立穩定、多元、開放的組織模式,推進協同、精準、柔性的管理方式。引導戰略科技力量立足自身優勢,聚焦主責主業,分工承擔國家戰略科技任務,產出重大原始創新成果,促進創新人才持續涌現。

提高基礎研究在研發投入中的比重。近年來,我國研發投入不斷提升,尤其是基礎研究經費穩步增長,支撐了我國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能力顯著增強,但基礎研究經費占比與科技強國建設要求還存在一定差距。隨著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深入,主要創新型國家都對基礎研究予以高度重視。面對新機遇新挑戰,更需要持續加大對基礎研究投入,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源頭動力。為此,各級財政部門應切實調整財政性研發投入的結構,積極拓寬基礎研究支持范圍,大幅提高基礎研究在財政性研發經費投入中的比重。要探索建立基礎研究多元化投入機制,通過稅收優惠等多種方式激勵企業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創新企業投入基礎研究的模式,鼓勵企業以眾包眾籌、設立基礎研究獎項、與高校院所共建實驗室等方式,擴大企業基礎研究有效投入、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同時,支持有條件的地方面向區域高質量發展設立基礎研究專項,推動中央、地方政府與企業聯合設立研究基金,完善社會捐贈機制等,鼓勵社會力量投入基礎研究。

完善競爭性支持和穩定支持相結合的基礎研究投入機制?;A研究具有難度大、周期長、不確定性高的特征?;A研究競爭性和穩定性投入規模配比對各國政府來說始終是爭議難題,主要支持方式是通過競爭性科學基金支持自由探索的基礎研究,給予高水平科研機構穩定支持,通過同行評議、機構評估等對財政科技投入進行績效監管。

長期以來,我國對基礎研究支持基本上采取“基本支出定額法”“研發項目競爭法”的方式,這套以績效為導向的資助體系設計是在特定資源的情況下,讓科研經費得到最大化利用,推動了我國基礎科學的快速進步。但是這種以競爭項目為主的支持模式不可避免地造成穩定支持不足,導致科研人員無法專注于需要長期潛心研究的重大問題,不利于原創性基礎研究的重大突破。為此,要進一步完善基礎研究投入機制,一是加強頂層設計,完善我國基礎研究資助體系架構。在資助端明確各類競爭性項目的定位,優化供給結構。在執行端明確各類高校、科研院所等不同類型主體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的功能定位,構建層次分明、有序運行的基礎研究資助體系。二是對于國家實驗室、全國重點實驗室等為代表的高水平研究團隊,以及在人工智能、腦科學、量子科技等與國家戰略需求緊密相關的特定方向,給予穩定支持,保障科研人員長期潛心研究。三是應進一步完善科技評價、科研人員薪酬等激勵制度。提高基礎研究人員薪酬結構中穩定支持的績效部分,建立符合基礎研究的特點的薪酬激勵制度,構建符合科學發展規律和反映基礎研究特點的評價體系,實行長周期、分類以及代表性成果的評價制度,打通規劃目標、資源配置、績效管理之間的壁壘,穩步提升基礎研究資助成效。

(作者張鳳系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委員、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研究員;魯曉系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研究員)

編輯:崔姝音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韩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看片国产在线看片 | 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在线直播 |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 | 亚洲欧美v不卡在线 | 一色屋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