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要聞 要論 協商 統戰 黨派 委員講堂 理論 人事 社會 法治 視頻 文化

首頁>文化中國行

文化中國行丨煙火氣升騰,“后街”構筑都市生活新場域

2024年08月06日 07:31 | 作者:本報記者 陳小艷 通訊員 陳笑蔚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當City Walk掀起“逛街熱”,走出大商圈,走進背街小巷,走進一隅消費空間,你會發現它們或顯小而精,或具煙火氣,或更有慢節奏,已經成為城市活力的全新補充。

在城市更新建設中,青島的一些老街得以新生,其作為消費、旅游、休閑重要載體的想象力被無限挖掘,“后街經濟”開始出圈,一批特色店鋪、消費地標涌現出來。

何為“后街經濟”?日益勃興的“后街經濟”能為城市發展帶來哪些機遇和影響?對此,記者展開探訪。

不同于集聚大型商業綜合體的城市主街,后街業態多元、接地氣,也蘊藏文化基因,在青島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以及城市更新建設背景下,后街正逐漸成為提升城市活力、拓展消費空間、滿足不同圈層消費新需求的承載地。

“后街”的概念與“主街”相對,“后街經濟”是利用支馬路打造一批以特色品牌為引領、多元業態融合發展的特色商業街,協同主街構成兼具商業硬實力與人文軟實力的商圈發展模式。后街與主街,互為補充,“后街經濟”與城市發展相輔相成。

走進大鮑島文化休閑街區,映入眼簾的不是千篇一律的門面房,而是各美其美、特色鮮明的店鋪,大鮑島微美術館、法式烘焙、音樂餐廳……每一家都極具特色。

后街不僅是流量之源,更是歷史城區業態重塑的起點。青島市歷史城區保護更新指揮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自城市更新建設產業招商工作啟動以來,歷史城區核心區已新增商戶263個,新增運營面積30.77萬平方米,不斷豐富的“老建筑+新消費”“舊里院+新經濟”“原場景+新體驗”業態,讓老街煥發新生,一條條擁有城市更新提升、消費場景培育、都市旅游延伸等多重效果的后街成長起來。

歷史城區展現的勃勃生機是青島發展“后街經濟”的一個縮影,讓城市變得更加有特色、有吸引力、有競爭力,是每座城市面臨的共同課題,青島也不例外。老城復興,后街繁榮,這是一項比新城建設難度更大、更具挑戰性的工作,考驗的不僅是專業程度,更是城市建設者的智慧。

發展“后街經濟”離不開規劃、特色、治理三個關鍵詞。日前,青島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等15個部門聯合印發的《青島市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工作方案》提出,在綠色生態城區打造方面,鼓勵新建城區推行“窄馬路、密路網、小街區”。與此同時,還要建設綠色低碳社區——在城市新建住區中推進完整社區創建,構建“15分鐘生活圈”,而這些恰好是發展“后街經濟”的支撐。

“在新城建設、老城區更新改造中,要為發展‘后街經濟’提供便利化的條件、空間,在規劃層面就要有意識地去引導,打造一些特色街區,甚至可以把‘后街經濟’這類商業業態嵌入比較大的社區中,更加方便生活。”青島市委黨校管理學教授、青島市城市經濟學會會長劉文儉認為,“后街經濟”有著便利化、輕奢化、特色化的特征,打造后街,發展“后街經濟”,首先可以方便消費,便利日常生活,還可以為年輕人創業提供條件,促進個體經濟的發展。

發展“后街經濟”,就要走品牌化、特色化道路,打造消費的多樣性、差異性,同時做好深化治理,包括環境衛生、配套設施、專業服務等,在確保后街店鋪正常有序運營的同時,充分關照居民合理訴求,例如鼓勵后街發展當地居民生活所需要的各類業態,既保障后街“煙火氣”,也提升后街“人情味”,這些充滿情懷的業態支撐起了“后街經濟”的“體驗感”。

火熱、接地氣的“后街經濟”打開了城市生活的新想象空間,主街的“快節奏”、后街的“慢生活”,主街的“國際范”、后街的“煙火氣”,相互調節彌合,才能更好地實現消費升級、城市活力提升,共同構筑起完整生動的都市生活體系。 


編輯:董雨吉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午夜久久久精品影院 | 玖玖资源免费国产在线 | 久久久综合精品视频 | 日韩国产二三区精品视频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欧美中文 | 亚洲天堂欧美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