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24年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深化高校育人模式改革 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能力>發言摘登>專家學者發言
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薛其坤:關于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新模式的探索與思考
就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新模式的探索談談自己的想法。
一是關注我國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短缺問題。我的個人理解是指從研究生、博士后直至35歲年齡段的青年人才。“高層次”和“應用型”意味著這類人才在從現在到2035年的11年內,對國家戰略和新興產業的自立自強、對包括國企和民企在內的世界級高科技企業的發展將起到關鍵作用,是建成科技強國不可缺少、與基礎研究和科學探索類人才并行的一類優秀人才。由于我國的人才培養體系中具有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功能,所以新模式的探索要特別考慮其時效性。
二是發展重點學科和領域要有所為有所不為。由于其時效性,要著力抓急需、關鍵和戰略領域,瞄準2035年建成科技強國目標,要從國家層面建立優先支持的領域方向,不宜全面開花。在這些重點領域,建議國家設立專項資金和擇優支持政策,鼓勵高校在招生、課程體系和教師隊伍建設、科研組織方式等方面進行大膽改革,突破現有院系框架下的培養模式。針對重點領域設立應用類杰出人才計劃,支持和激勵青年人才針對重點領域的核心技術進行強力攻關。國家從教育、科技和人才三方面一體推進,科技管理和工信部門在部署重大和重點專項時也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最終目標就是支撐我國在這些領域解決受制和管卡問題,甚至形成比較明顯優勢。
三是加快推動高層次人才供需平衡。在人才培養上,我國在很多學科領域都存在供需失衡。由于重點領域的高層次人才更加缺乏,這個問題的解決尤為重要。由于政府投入和企業投入的管理方式和目標很不一樣,希望國家出臺相關政策,引導民營高科技企業積極參與,融通公私資金用于這類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高效培養。
四是加快新型研究型大學改革深化。高校現在普遍實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這個根本制度是針對校內治理提出的。在教育部領導下,南科大、上海科大和西湖大學等新型研究型大學設立了理事會等輔助性治理和決策機制。校內實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和對外實施理事會治理的辦學模式,是中國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重要創新,不但符合《高等教育法》和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理事會規程(試行)》,而且事實證明發揮了重大作用。希望國家和地方政府繼續支持這一改革,同時建議中央允許地方黨政領導干部或委托代表參加理事會。參加理事會等實際上是其高效施政的一個重要工作,不應該列為兼職。由于理事會成員除了政府相關部門領導外,還有著名的教育家和企業家等,將對高層次人才培養新模式的探索起到直接有力的推動作用。(作者系南方科技大學校長、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編輯:魯雅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