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
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
抓改革、促發展,歸根到底是為了讓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下文簡稱《決定》)強調,“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完善收入分配和就業制度,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增強基本公共服務均衡性和可及性,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多位全國政協委員接受采訪時提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質”,是黨對新時期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深刻把握,是對新時期人民美好生活多樣化、多層次需要的洞察和回應。目前中央改革方向已經明晰,關鍵在于凝心聚力抓落實。改革是億萬人民自己的事業,14億人團結一心必將迸發出澎湃的動能。
委員們表示,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按照二十屆三中全會的部署,將新發展理念貫徹落實在崗位實踐,落實在作為全國政協委員的履職實踐,更好地聯系服務界別群眾,和全體人民一起,共擎現代化偉業,共創高品質生活。
躬身實踐:創造可復制、可推廣的創新范例
《決定》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鼓勵結合實際開拓創新,創造可復制、可推廣的新鮮經驗”。
多位來自實踐一線的全國政協委員表示,幸福是奮斗出來的!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質,要堅決摒棄形式主義作風,沿著《決定》指引的方向,扎根一線積極探索和實踐,創造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實踐范例。
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全國政協委員、山東省蘭陵縣代村黨委書記王傳喜說:“小發展大困難,不發展最困難,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多年來,王傳喜帶領村民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村企合一的新型集體化道路,將代村從一個貧困村建設成為村集體純收入過億元的模范村。同時,以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為支撐,牢牢扭住保障和改善民生這個著力點,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每年拿出村集體收入的30%用于民生保障,涉及基本生活保障、住房安置、老年人補助、大病救助等十幾項。“在中央精神指導下,代村全村黨員干部將繼續帶領代村百姓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繼續夯實一條可復制、可推廣、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作為全國政協委員,我也會將代村實踐中的探索及時轉變成提案建議。”王傳喜說。
社區工作直接關系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近年來,我國社區治理不斷創新。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閔行區莘莊鎮康城社區黨委專職副書記張軍萍表示,作為一名基層社區工作者,將始終牢記自己的使命任務,積極投身到社區建設中去,進一步做出有價值的探索。堅持黨建引領,緊緊圍繞解決居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把服務群眾的各項工作做深做細做出溫度。要進一步增強基層黨組織在居民群眾中的凝聚力、影響力和號召力,努力構建人人參與、人人負責、人人奉獻、人人共享的社區治理共同體。
作為一名基層教育者,全國政協委員、漳州市實驗小學黨委書記蘭臻說,這些年來,自己感受最深的是鄉村教育的變化。在國家一系列政策扶持下,許多優秀人才回流,為農村教育做貢獻,城鄉之間、校際之間的教育差距不斷縮小,優質教育資源受惠面不斷擴大。蘭臻說:“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指引下,未來我所在的學校將通過跨校聯動、掛鉤幫扶等舉措來加強對薄弱校的輻射引領,打造資源共享、特色共建、融合共生的教育聯盟,并以開設培訓班、送教下鄉、宣講活動等主要路徑來正師風、學典型、鑄師魂,讓更多優秀的‘種子教師’為鄉村教育點燃‘星星之火’,帶來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和活力。”
強化監督:推進各方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決定》強調,要“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
“要讓中央精神不走樣地落地,從而讓利民政策轉化成人們生活品質的進一步提高、日常生活點滴中可觸可感的變化。”記者采訪時,全國政協常委、北京協和醫學院麻醉學系主任黃宇光正在拉薩,和北京協和醫院的援藏隊員們在一起。作為國家大力推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的一項舉措,今年,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也已經進入第十個年頭,黃宇光曾先后8次進藏,親眼見證了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手術麻醉醫療水平的顯著提升,也親歷了黨和國家為改善民生和醫療保障所作出的不懈努力。
黃宇光說,如今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正在持續深化,社會保障體系正在不斷完善。面對影響民生的老齡化、少子化問題,面對老百姓普遍關心的入托難、養老難問題,《決定》通過綜合施策予以進一步破解,關鍵是要如《決定》中指出的,發揮釘釘子精神抓好落實,從而讓政策福利轉化成惠民實效。未來可期,任重道遠,必須眾志成城。在《決定》落地執行過程中,人民政協要發揮好民主監督的作用。
全國政協常委、安徽省政協副主席李和平說,中國式現代化的創造主體、實踐主體以及成果享用主體都是人民群眾。這就決定了在民生福祉提高的實現過程中,要堅持人民至上,把人民當家作主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各種政策實施中去,通過各種渠道、各種方式問計于民,從而充分發揮各界群眾的才智共創美好生活。
《決定》強調,要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
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師范大學黨委書記王成斌特別強調,“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直接牽系每一個人的現實生活。要加強對基本公共服務執行情況的統計監測和督查,防止弄虛作假或其他主客觀原因導致的不作為、不到位”。
王成斌建議,要按照普惠、公平的原則,制訂完善教育、醫療、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并依照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的要求,穩步提高標準。目前托育、養老等尚未納入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的,要考慮逐步納入;要改進基本公共服務的方式方法,用好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和網格化管理體系,使服務更精準更有效;要關注突發災害或特殊原因造成的困難群體,做到及時反應、雪中送炭;在對基層干部規范管理、嚴格要求的同時,還要增強基層造血的活力、擔當作為的動力。
建言獻策:共享中國式現代化成果,一個都不能少
改革依靠人民,改革為了人民。共享中國式現代化成果,同樣一個都不能少。委員們注意到,從托育到養老,《決定》把“以人民為中心”理念體現在全體人民、全生命周期。委員們表示,作為全國政協委員,聚焦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質,自己將繼續傾聽人民心聲、反映人民愿望,建言獻策、履職盡責。
“《決定》對新就業形態等勞動者十分利好。”全國政協委員、全國總工會權益保障部部長粟斌說:“我將進一步學習領會宣傳好三中全會精神,加強調查研究,為解決廣大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急難愁盼問題和享受基本公共服務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們特別關心的問題獻計獻策。”
《決定》指出,要通過進一步深化改革,加快縮小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的城鄉、區域、群體差距。有近30年一線教育經驗的全國政協委員、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廣南縣城區第四小學校長龔健梅提出,落實三中全會精神,要進一步降低農民工子女入學門檻,推廣居住證制度,讓農民工子女享有與本地居民同等的教育權利;設立農民工子女教育專項基金,用于支持農民工子女教育事業的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讓農民在家門口端穩就業“飯碗”,減少留守兒童數量,讓孩子能在父母親情的陪伴下健康成長。
讓基層群眾就近看上病、看好病,是我國繼續深化醫改的一道必答題。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施健康優先發展戰略。全國政協委員、湖南省腫瘤醫院院長向華基于自己在實踐一線的發現進一步提出建議:“首先要解決基層老百姓在醫療中的‘快’和‘慢’的問題。建議從國家層面提供政策性的支持,推動急救和康復醫療轉診進一步通暢,快,即在基層急救的第一線,要為急救贏得時間和機會;慢,則是從上級醫院轉入基層后,要讓患者在家門口接受方便、經濟、實惠、安全的治療,實現‘救得活’‘治得好’‘康得快’。”
讓老年人搭上現代化發展的快車,是保障老年群體權益的必然要求,更體現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與民生關懷。《決定》提出,“完善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政策機制。”
“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養老事業和產業的關注正是時候。我將繼續建言獻策。”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市政協副秘書長丁梅連續多年為建設老年友好型社會提交提案。她提出:“大力推進老年友好型社會建設意義重大。要繼續從社區環境、健康支持、智能應用、交通出行等方方面面營造老年友好環境,讓老年人共享信息發展成果;以積極老齡觀大力開發老年人力資源,加強老年人就業服務和保障;要加快補齊農村養老服務短板,完善農村養老服務設施、優化資源配置提升醫養結合服務能力等;改善對孤寡、殘障失能等特殊困難老年人的服務,加快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