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生態>綠·聲音
高舉美麗中國建設旗幟 凝聚新時代的奮進力量
黃綿松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首創環保集團智慧環保事業部總經理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是在新時代新征程上,中國共產黨堅定不移高舉改革開放旗幟、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為下一步凝聚改革共識、匯聚改革力量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進方向。
全會提出以“七個聚焦”進一步把全面深化改革推向前進,其中“聚焦建設美麗中國”位居其一,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生態文明建設一以貫之的高度重視。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黨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全面領導,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從理論到實踐都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同時,生態文明建設還面臨著挑戰,環境質量距離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差距還很大。作為一名來自環境資源界的全國政協委員,親身參與其中,對此體會更為深刻。為此,我們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堅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開創美麗中國建設的新局面。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進入加快綠色化、低碳化的高質量發展階段,生態環境保護也要進入“高水平”階段。會議強調,“必須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明確了以體制機制的改革完善推動高水平保護的治理思路。
隨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高水平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理念不斷深入人心,生態環境保護內涵和外延不斷變化,要做的事情越來越多。但與之相對的是目前新的綠色、低碳發展增量需求缺乏高質量產品和服務供給,在技術、產品和服務能力方面存在短板弱項。可以說,新形勢下我國生態環保宏觀政策構架發展目標已基本形成,但行動計劃、實施方案、政策要求、標準規范、落地細則還處于研究推動階段。會議明確提出“要完善生態文明基礎體制,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這將有助于加快各類政策的出臺,進一步激發各類環境治理主體的活力,為高水平保護奠定基礎。為此,作為生態環保產業的從業者,要充分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持續研發高端新技術、新材料、新裝備,構建更加智慧、更加高效的環保決策體系和環保治理體系,推動生態環保產業轉型升級,為高水平保護、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塑造新優勢。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系統觀念,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出發,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更加注重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要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和流域系統性出發,追根溯源、系統治療”。會議提出“推動重要流域構建上下游貫通一體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正是對上述系統治理思想的直接體現。
流域既是自然地理單元,更是經濟區域單元和行政區域單元重疊的空間結構,是以河流為紐帶的帶狀、多域集合,具有整體性強、關聯度高等特點。當前,基于流域的保護修復方式還在探索中,在流域統籌、要素協同、區域聯動、智慧賦能等方面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為此,我們要堅持流域系統治理,將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協同推進,積極實踐創新,進一步探索全流域一體化保護修復新模式,加快形成水生態和水空間的全流域、跨部門、多生態要素共管共治格局;同時加強智慧應用賦能,通過“人在線、物在線、事在線”的智慧管理,為各類事件的預防和溯源提供決策輔助,提升智能化水平。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是新時代新征程上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廣度和深度進軍的總動員、總部署。作為一名環境資源界政協委員和環保行業從業者,在新時代的征程上,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勇擔生態文明建設的時代使命,發揮專業所長和技術優勢,積極為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作貢獻,同時圍繞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建言獻策、群策群力,將全會部署轉化為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強大力量。
編輯: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