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生態>綠·聲音
自覺投身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偉大實踐
翟青 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生態環境部原副部長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向廣度和深度進軍的又一次總動員、總部署,既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全面深化改革的實踐續篇,也是新征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新篇,是我們黨歷史上又一重要綱領性文獻。必須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充分認識全會的重要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不折不扣落實好全會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決策部署,切實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部署轉化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大力量。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偉大的歷史主動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氣、強烈的責任擔當,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把新時代改革開放推向新境界,許多領域實現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歷史性偉大成就。在生態文明領域,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領導、親自謀劃、親自推動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
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黨的十九大進一步把“污染防治攻堅戰”列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三大攻堅戰之一,黨的二十大作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大部署。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不斷完善,全黨全國推動綠色發展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顯著增強,美麗中國邁出重大步伐,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生態奇跡和綠色發展奇跡。
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細顆粒物(PM2.5)年均值由2015年的46微克/立方米降至2023年的30微克/立方米,成為全球大氣質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國家。全國地表水優良斷面比例由2015年的64.5%提高到2023年的89.4%,長江干流2020至2023年連續四年全線達到Ⅱ類水質,黃河干流2022至2023年連續兩年全線達到Ⅱ類水質。全國近岸海域優良水質面積比例達到85%,實現“六年連續增長”。“有河有水、有魚有草、人水和諧”的美麗河湖建設目標,以及“水清灘凈、魚鷗翔集、人海和諧”的美麗海灣建設目標,正逐步實現,人民群眾臨水親海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提升。全國土壤污染風險得到基本管控,農村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我國生態環境保護成就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可,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
實踐充分證明,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取得歷史性成就,根本在于習近平總書記作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領航掌舵,在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
本次全會明確提出,要聚焦建設美麗中國,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必須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加快完善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體制機制。要完善生態文明基礎體制,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
新征程上,只要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勇前進,堅定不移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一定能夠筑牢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生態根基,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下一步,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深刻領會和把握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題、重大原則、重大舉措、根本保證,不斷提升思想認識、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始終保持戰略定力,更加自覺將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放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大局中去考量,更加自覺投身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偉大實踐。深刻把握新征程上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新形勢新任務,在政協崗位上找準履職方向和著力重點,加強調查研究、積極建言獻策、廣泛凝聚共識,以實際行動支持改革、落實改革、推動改革,為美麗中國建設貢獻力量。
編輯: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