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大家談
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必須聚焦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
黨的二十大明確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敝醒虢洕ぷ鲿h進一步強調,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聚焦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工作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這既是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的根本要求,也是《中國共產黨章程》的根本要求。
聚焦抓好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首先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對經濟社會發展提出了許多重大理論和理念,其中新發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新發展理念不僅回答了關于發展的目的、動力、方式、路徑等一系列理論和實踐問題,闡明了我們黨關于發展的政治立場、價值導向、發展模式、發展道路等重大政治問題,而且揭示高質量發展的科學內涵和基本要求。高質量發展,就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是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有機統一的發展。因此,從供給看,高質量發展應該實現產業體系比較完整,生產組織方式網絡化智能化,創新力、需求捕捉力、品牌影響力、核心競爭力強,產品和服務質量高。從需求看,高質量發展應該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個性化、多樣化、不斷升級的需求。從投入產出看,高質量發展應該不斷提高勞動效率、資本效率、土地效率、資源效率、環境效率,不斷提升科技進步貢獻率,不斷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從分配看,高質量發展應該實現投資有回報、企業有利潤、員工有收入、政府有稅收,并且充分反映各自按市場評價的貢獻。從宏觀經濟循環看,高質量發展應該實現生產、流通、分配、消費循環通暢,國民經濟重大比例關系和空間布局比較合理,經濟發展比較平穩,不出現大的起落。
其次,要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高質量發展,就要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這是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币獙崿F這一戰略目標,必須加快建設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實現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使科技創新在實體經濟發展中的貢獻份額不斷提高,現代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不斷增強,人力資源支撐實體經濟發展的作用不斷優化。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實現市場準入暢通、市場開放有序、市場競爭充分、市場秩序規范,加快形成企業自主經營公平競爭、消費者自由選擇自主消費、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的現代市場體系。建設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實現收入分配合理、社會公平正義、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逐步縮小收入分配差距。建設彰顯優勢、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實現區域良性互動、城鄉融合發展、陸海統籌整體優化,培育和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加強區域優勢互補,塑造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體系,實現綠色循環低碳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建設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開放體系,發展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推動開放朝著優化結構、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轉變。建設充分發揮市場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現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
第三,要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基點?!薄柏瀼匦掳l展理念,必然要求構建新發展格局,這是歷史邏輯和現實邏輯共同作用使然?!睒嫿ㄐ掳l展格局的關鍵在于實現經濟循環的暢通無阻。如果經濟循環過程中出現堵點、斷點,循環就會受阻,在宏觀上就會表現為增長速度下降、失業增加、風險積累、國際收支失衡等情況,在微觀上就會表現為產能過剩、企業效益下降、居民收入下降等問題。因此,我們要把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實現國民經濟良性循環。要認真貫徹落實好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盡快形成完整內需體系,著力擴大有收入支撐的消費需求、有合理回報的投資需求、有本金和債務約束的金融需求。要建立和完善擴大居民消費的長效機制,使居民有穩定收入能消費、沒有后顧之憂敢消費、消費環境優獲得感強愿消費。要完善擴大投資機制,拓展有效投資空間,適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擴大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持續激發民間投資活力。要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推動科技創新、制度創新,突破供給約束堵點、卡點、脆弱點,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的競爭力和安全性,以自主可控、高質量的供給適應滿足現有需求,創造引領新的需求。構建新發展格局最本質特征是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必須更加強調自主創新,大幅提高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徹底破除“卡脖子”問題。
第四,要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必須繼續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薄靶沦|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一要抓住科技創新這個關鍵。必須加強科技創新特別是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使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成果競相涌現,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動能。二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及時將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具體產業和產業鏈上,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三要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布局產業鏈,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保證產業體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四要圍繞推進新型工業化和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和農業強國等戰略任務,科學布局科技創新、產業創新。五要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六要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同時,在全社會大力倡導綠色健康生活方式,助力碳達峰和碳中和。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
編輯:崔姝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