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政協動態 協商建言 委員聲音 主席訪談 正商量 提案摘編 議政瞬間

首頁>協商>政協動態

凝心聚力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

——廣東省政協助力打造對外合作交流的“橋梁”

2024年07月15日 07:26  |  作者:本報記者 林儀 揭春雁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2023年,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廣東時強調,廣東要在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等方面走在全國前列。廣東省政協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重要戰略部署,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積極發揮政協優勢和作用,交出了一份助力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高質量答卷。

助力推進高水平制度型開放

隨著自貿區建設、“一帶一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工作的推進,廣東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其中,政協發揮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2023年,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提出,要打好“五外聯動”組合拳,進一步優化對外開放布局,不斷提升內外循環質量和水平。同年,省政協以“打好‘五外聯動’組合拳,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為題,開展了一系列深入調研,在12月舉行了“粵商·省長面對面協商座談會”。會議提出,要持續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和營商環境優化,著力在穩外貿、筑優勢和促進雙向投資等領域發力,加快建設貿易強省,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其中,優化企業出海配套服務、加強國別政策研究等51條建議,被政府部門采納落實。

對外開放如何穩步前行?人才是關鍵。廣東省政協在2023年舉行“應對反傾銷等經貿摩擦新形勢,鍛造高質量涉外法律服務人才隊伍”專題協商會,圍繞加強“我省企業海外合法權益保護”開展專題視察,從不同角度為廣東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筑橋鋪路”。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制度型開放是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核心所在。今年,廣東省政協黨組把“加快規則機制‘軟聯通’,縱深推進新階段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確定為專題協商議題,列入2024年度協商計劃。

從2月至6月,由廣東省政協經濟委員會牽頭,聯合廣州、深圳、珠海市政協,跨專委會、跨界別邀請全國、省、市政協委員,省直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和廣東國際戰略研究院專家學者,深入珠三角9市,以及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浙江、山東省開展實地調研和考察。調研組通過重點走訪部分省直和中直駐粵單位,拜會香港中聯辦、港澳特區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及多家商會協會,實地考察35家代表性企業、科研機構、港澳青創基地,召開29場專題調研座談會,廣泛聽取和吸納各方面意見建議。

在數字政協平臺“一委一品”討論群里,省市兩級政協委員也就此話題展開熱烈討論,大家探討得最多的是如何破除政策機制障礙,以及更好對接國際規則等方面。

“建議盡快完成政務系統的集成建設,實現一網通辦、一事一鍵辦成。”省政協常委曹志偉說。

惠州市政協委員張文麗建議,收集梳理“軟聯通”卡堵案例,選取典型案例作為試點項目,組成專班進行攻堅試點,逐一解決堵點卡點,項目完成后各相關部門協同進行制度性梳理,將問題解決方式上升到制度創新層面,實現一個項目解決一類制度。

目前,“灣區標準”已涵蓋食品、養老、物流等32個領域183項。省政協委員李劍明建議,持續擴大其覆蓋范圍,特別是在食品安全、藥品監管、環境保護等關鍵領域;加強三地政府間的溝通合作,確保在灣區范圍內實施統一的監管標準,鼓勵企業、研究機構和社會組織積極參與標準的制定與執行,探索“灣區標準”與國際標準接軌或互認的路徑,以提升“灣區標準”的認可度和影響力。

省政協委員黃仕坤建議加快推動大灣區商業法律制度與國際接軌,充分發揮廣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橫琴等重大合作平臺的作用,加強與港澳的法律交流與合作,推動建立大灣區通行的國際化商業法律制度,提高大灣區在國際商事糾紛解決中的整體話語權和影響力。

以點帶面,從“破”到“立”,在對接港澳規則中逐步推進制度型開放。委員們期待,通過進一步推動大灣區“要素通”“法治通”“資質通”“產業通”,將加速形成一個更具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為我國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發揮積極作用。

積極擴大對外交往“朋友圈”

廣東毗鄰港澳,華僑眾多,自古就是我國對外經濟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省政協積極發揮人才薈萃、智力密集的優勢,按照黨和國家對外工作總體部署,統籌開展公共外交、民間外交、智庫外交,不斷拓展對外交流合作面,積極為廣東發展牽線搭橋、獻計出力。

“我們熱切期盼大家積極投身廣東現代化建設,共享家鄉發展機遇,攜手共創美好未來。希望大家大力響應總書記發出的到中國來、到廣東來、到大灣區來的號召,帶頭來粵投資興業、創新創業,幫助引入更多高新項目、高端人才,匯聚更多創新資源,助力廣東發展邁上新高度。”今年1月,在廣東省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期間,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會見了列席會議的海外華僑華人代表,與大家一道共敘鄉情、共謀發展。目前,廣東省政協已堅持這一做法16年,并將其打造成“海外僑胞進政協”工作品牌。

除了座談交流,省政協更積極地帶領委員和各界別代表實地觸摸發展的“脈搏”。“看變化·強信心·助發展”“港澳委員灣區行”“港澳青少年愛國行”等工作品牌,為委員和界別群眾了解政協、了解廣東打開了一扇門。來自香港的省政協常委吳學明在參加“港澳委員灣區行”后說,考察活動體現了政協“一家親”的精神,也激勵大家為大灣區更加明亮的發展前景共同努力。

公共外交是深化交流、促進合作、講好故事的重要平臺。廣東公共外交協會自2011年12月成立以來,服務黨和國家總體外交大局,精心打造了“廣交世界、共贏發展”“廣東公共外交周”“魅力廣東助我圓夢”“粵非交流合作周”等一系列具有廣東特色的公共外交工作品牌,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建立定期交流機制,與48個國家的69個友好組織簽署了友好合作備忘錄,各項活動開展有聲有色、成效顯著。此外,廣東已有18個地級以上市政協和2個區政協成立了公共外交協會,成為全國成立公共外交協會組織最多的省份。

5月21日,在第61個“非洲日”來臨之際,廣東省汕頭市迎來了一群特別的客人,他們是來自剛果、科特迪瓦、安哥拉等非洲7個國家駐廣州總領事館總領事及隨行人員。這是由廣東公共外交協會和汕頭公共外交協會聯合主辦的“2024年‘非洲日’暨廣東(汕頭)非洲經貿合作交流會”活動。與會嘉賓走進汕頭的企業、街區,感受汕頭的文化,了解汕頭的產業發展情況。

“我覺得每一個行業都是可以加強合作的,科特迪瓦是一個農業大國,有很多農業原材料,希望在這方面可以加強同更多中國的企業合作,特別是一些工業加工產業的合作。”非洲駐廣州領團團長、科特迪瓦駐廣州總領事夸美·柯南表示,經過這次對汕頭的考察,他們對汕頭有了更多的了解,“會結合自身情況跟汕頭的產業進一步增進了解,加強雙邊合作。”

省政協主席林克慶在當選廣東公共外交協會第三屆會長時表示,要充分運用人民政協對外交往的獨特優勢,發揮省政協港澳委員橋梁紐帶作用和對外友好界別功能作用,用好省政協海外列席僑胞資源,扎實開展僑務公共外交,助力做好廣東“僑”的文章,傳遞廣東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信心決心,吸引更多項目落戶廣東、更多人才服務廣東。

正是通過一次次踴躍展示、積極交往,廣東省政協的“朋友圈”越來越大,對外交往的“政協通道”越來越寬,為廣東省經濟社會發展凝聚了更大合力。

編輯:崔姝音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一级特级欧美aⅴ在线 | 宅男666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 亚洲男同gay片可播放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久久 | 性开放国产精品按摩Av | 亚洲欧美久久综合网站点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