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為改革開放再出發凝心聚力
為改革開放再出發凝心聚力丨為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貢獻智慧和力量
—全國政協圍繞全面深化改革協商議政述評之三
開放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是世界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改革與開放相伴而生、相互促進。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我國發展不斷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寶”。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和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形成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格局,為中國打開更大發展空間,為世界提供全新發展機遇。
從貿易大國走向貿易強國,我國已連續7年保持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出口國際市場份額連續15年保持全球第一。
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我國已與29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22個自貿協定,與150多個國家、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3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進博會、服貿會、廣交會、消博會等經貿盛會喜迎四海賓朋,“窗口效應”“溢出效應”持續迸發。
人民政協長期關注、支持和服務我國對外開放事業。新時代以來,人民政協堅持圍繞黨和國家中心任務、服務改革開放大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論述,發揮作為社會主義協商民主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作用,為推動構建高水平對外開放新格局積極履職建言、凝心聚力。
???助力全方位開放: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
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的經濟界委員,并參加聯組會。彼時,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改革開放進入深水區,中國巨輪如何駛向更廣闊的海域?
在聽取了委員們的意見建議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面向未來,我們要把滿足國內需求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快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培育新形勢下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新發展格局絕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相互促進的、更加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
“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應有之義,有利于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澳門地區全國政協委員邱庭彪有感而發,要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同時進一步降低準入門檻,保障外商投資企業合法權益,為各國企業在華投資興業提供更好服務。
曾經,在中國地圖上,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五個經濟特區宛如鑲嵌在祖國東南門戶的五顆明珠,熠熠生輝。
現在,以經濟特區為“起點”,隨著我國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立體開放格局逐漸形成,一個家門常開、兼容并蓄的開放中國,正加速與世界同頻共振、深度交融。
2024年4月24日,十四屆全國政協“不斷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空間”專題調研組來到福建。這個我國對外開放的東南門戶,正在通過發展新質生產力驅動開放型經濟的新一輪蝶變。
“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空間,就要堅定地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這是調研組全體成員的共識。身為企二代的接班人,全國政協委員許清流以他所在的恒安集團為例解釋,“通過高水平開放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和合作,以強大的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提升貿易投資合作質量和水平,從而實現國內循環和國際循環的互促互進。創新的收益將會在國際大市場中得到更好的回報,從而進一步激勵企業創新,形成規模效應和連鎖反應。這也是持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空間的強勁動力之一。”
把視角從東南沿海轉向東北沿邊。安靜的邊陲小城綏芬河市,隨著一聲嘹亮的鳴笛,火車徐徐啟動,滿載家用電器和國產汽車的3704次中歐班列從綏芬河站始發。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黑龍江省時,對黑龍江省提出“著力優化對外開放新格局”的要求,言猶在耳。
隨著多措并舉擴大內陸沿邊開放,包括黑龍江在內的沿邊地區發揮地緣優勢,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實現了“邊陲變中心、末梢變前沿”的華麗轉身,展現了廣闊的發展前景。
2024年5月底,十四屆全國政協組織港區全國政協委員就“加強經貿合作,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來到白山黑水之間開展視察。
“一路走來,可以看到加快構筑我國向北開放新高地的若干措施、推動外貿擴規模優結構的實施意見等已經卓有成效。”全國政協委員葉建明表示。
考察團馬不停蹄奔走在遼闊的松花江兩岸,在充分感受國家全方位開放成就的同時,也在探索發揮香港“超級聯系人”作用,通過進一步經貿合作,尋找共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著力點。
“要加強智慧聯運通道建設,推進基礎設施硬聯通、標準規則軟聯通,鼓勵探索多式聯運與產業深度融合新路徑。”“要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與國家區域重大戰略融合對接,為西部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撐。”……在十四屆全國政協第十四次雙周協商座談會上,委員們圍繞“高水平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進行協商議政,廣泛匯聚支持通道建設的共識和合力。
從東到西,從南到北,圍繞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等重大課題,都留下了政協委員不知疲倦的足跡和深入思考的建言。
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相互連接,一方面,我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取得了新進展,2023年內需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111.4%,比上年提高25.3個百分點;另一方面,我國已經成為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貨物出口占全世界的比重達七分之一,連續7年保持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其中,汽車出口量首次躍居全球第一,以電動載人汽車、太陽能電池、鋰離子蓄電池為代表的“新三樣”產品出口額也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這些成就為穩住我國對外開放的根基起到了重要作用。
???服務制度型開放:推動建立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2013年,中國首個自貿試驗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揭牌運行。作為黨中央在新時代推進改革開放的重要戰略舉措,這片只有28.78平方公里的自貿區被寄予厚望:對標最好水平、最高標準,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取得顯著成效。
“頭雁”引領,“雁陣”齊飛。
十年多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堅持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為經濟發展拓展新空間。
如今,我國先后設立22個自貿試驗區,海南自貿港、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等從無到有、創新發展,形成了覆蓋東西南北中,統籌沿海、內陸、沿邊的改革開放創新格局。其中,累計總結提煉形成349項制度創新成果向全國復制推廣,實現了以全國4‰的國土面積貢獻了19%的外商投資和18.4%的進出口總額,打造了我國開放發展的生動樣板,成為開放型經濟發展的新高地。
“從上海自貿區第一版負面清單,到上海自貿區條例,再到其他相關條例的討論和制定,我都參與其中,力盡所能,建言推進”全國政協委員周漢民談到上海自貿區負面清單由最初的190項縮減至目前的27項,言語中甚是欣慰。
如同周漢民一樣,每年全國兩會,都有不少委員提交相關提案,為自貿區更好發揮“試驗田”作用出謀劃策。如,2015年,住津全國政協委員聯名提出《支持天津海港空港發展服務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提案;2016年,住瓊全國政協委員聯名提出《關于推進海南自貿區建設的建議》提案;2021年,33名住川渝全國政協委員聯名提交《關于支持建設川渝自貿試驗區協同開放示范區》提案,并被列入全國政協重點提案……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更是不遑多讓,為了促進自貿試驗區在精耕細作中茁壯成長積極獻計出力:如全國政協委員楊軍日提出,積極謀劃自貿協定中勞工標準建設的中國方案;全國政協委員李瑤提出,建設數字貿易為核心的新型內陸自貿試驗區;全國政協委員韋朝暉提出,給予中國-東盟特色商品匯聚中心通關便利等政策支持;全國政協委員徐宇寧提出,支持寧波建設新型國際貿易中心;全國政協委員陳寅提出,持續推動海南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建設,等等。
隨著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加速演進,國際經貿規則正在發生深刻復雜的變化。“黨中央決定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分步驟、分階段建立自由貿易港政策和制度體系。”2018年4月,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鄭重宣布。
自貿港和自貿區雖然只是一字之差,卻是前所未有的升級。
對接國際高標準,海南制度型開放穩步擴大,在服務貿易、數字貿易、知識產權保護、跨境數據流動等領域推出了一批新舉措,累計發布制度集成創新案例16批140項,在深化制造業開放的同時,重點推進金融、教育、文化、醫療等服務業領域有序開放。栽好梧桐樹,引得鳳凰來。持續擴大開放讓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落戶海南,2018年至2023年,海南新設立外資企業累計6534家,年均增長約65%。
今年4月15日至19日,全國政協無黨派人士界別考察團就“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高水平開放”赴瓊考察,在見證海南火熱開展“三區一中心”建設的同時,委員們對即將于2025年底實現全島封關運作充滿信心:海南自貿港匯聚全球要素、配置全球資源的對外開放成效愈發顯現,這將成為“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的一個生動注腳。
制度型開放是我國推動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核心內容,然而制度型開放也絕非一朝一夕之事。
黨的二十大部署了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的重大任務。十四屆全國政協以來,先后組織開展“自貿試驗區十周年成就”“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等視察考察調研活動。今年5月召開第十八次雙周協商座談會,會議圍繞這一主題持續協商建言、凝聚共識,并要求廣大政協委員持續深化研究,提出針對性、操作性強的對策建議。通過提案、調研報告、社情民意信息等方式和民主監督形式,及時反映政策落實中的問題,更好助力政策落實落地。廣泛宣傳中共中央堅定推進改革開放的決心,講好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的有利條件和廣闊前景,廣聚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共識和合力。
今年下半年,全國政協還將以“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為議題召開專題協商會。在為此開展的調研活動中,來自廣西的全國政協委員張樹新有了新的體會,“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一方面要重視‘引進來’,另一方面還要重視‘走出去’。建議國家層面給予政策支持和引導,讓有影響力的企業能快速融入國際環境中,對接國際規則體系,實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樣在參與制定國際規則時,我們的企業也能更有效發揮影響力。”
回望自貿區建設的這11年,步履鏗鏘向前進,清晰地昭示著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的發展路徑:在高水平開放引領下,以制度創新為核心的制度型開放含金量將越來越高。
???助推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為世界發展作出原創性貢獻
駝鈴悠揚,2000多年前,張騫率員西使,鑿空絲綢之路。從此,來自西域的馬匹、香料等物產,源源不斷來到中國。
2000多年后,中國西端的霍爾果斯鐵路口岸,一度清寂的火車站,如今調度圖全是“滿員”。一輛輛新能源汽車,搭乘班列,從這里駛向中亞、歐洲。
不同文明的星火,在千年絲路上輝映激蕩,綻放出璀璨的光芒。
2013年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大倡議。“一帶一路”倡議,源于歷史、更面向未來,起于中國、更造福世界。如今,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作為新的歷史條件下推進全方位對外開放的重要舉措、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平臺,開辟了人類共同實現現代化的新路徑,成為當今世界廣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臺。
“‘一帶一路’為我國提升開放水平發揮了引領作用”。長期關注“一帶一路”建設的全國政協委員顧學明毫不吝嗇自己的點贊,“2023年,我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達19.5萬億元,同比增長2.8%,占我國外貿總值46.6%,規模和占比均為倡議提出以來的最高水平。共建‘一帶一路’在理念、舉措、目標等方面與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高度契合,建設十多年來,‘一帶一路’倡議拉動近萬億美元投資,其框架下的產業投資、基礎設施項目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帶動4000萬人擺脫貧困,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世界銀行預測,到2030年,共建‘一帶一路’相關投資有望使共建國家760萬人擺脫極端貧困、3200萬人擺脫中度貧困。”
“一帶一路”重大倡議提出第二年,全國政協即統籌安排系列調研、雙周協商座談會、出訪來訪、國際形勢分析會等工作,從融合共建國家需求和利益、重視交通和物流產業建設、加大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領域合作、搭建金融支持平臺等十幾個方面提出意見建議,為規劃建設“一帶一路”提供了有益參考。此后每年,從“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需要重視的問題及建議”,到“推進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再到“深化‘一帶一路’創新合作”,以及“服務‘一帶一路’,加強教育國際合作”和“推動‘一帶一路’民心相通”等議題,全國政協均通過各種方式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鼓與呼。
2023年11月15日,中國經濟社會論壇首次面向國際社會,邀請31個國家、6個國際組織的55位外國嘉賓參會,其中包括新開發銀行行長、巴西前總統迪爾瑪·羅塞夫等重量級嘉賓。與會人員圍繞繼續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議題進行了交流。
全國政協領導同志在論壇上致辭,“習近平主席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受到國際社會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普遍歡迎和廣泛支持,為共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作出重要貢獻。我們愿同國際社會一道,協力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攜手同行現代化之路,共同推動人類文明發展進步。中國全國政協將繼續支持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加強與各國各界朋友往來,深化治國理政經驗交流,助推各領域務實合作,為創造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共同努力”。
2024年5月,全國政協調研組圍繞“粵港澳緊密合作共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赴廣東開展專題調研,并就“進一步增強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創新力和競爭力”重點提案進行督辦調研。6月,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黨外委員專題視察團赴福建省,就“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建設情況”開展視察……
從構想到一步一步實現,再到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全國政協助力高水平對外開放新格局的履職實踐步伐堅定。
“一帶一路”,這條承載著人類對文明交流的渴望、對和平安寧的期盼、對共同發展的追求、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陽光大道,必將越走越寬廣,越走越深入人心。
“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加強對外交往,增進與世界各國人民的了解與友誼,是人民政協的一項重要任務。全國政協高度重視對外交往工作,已同100多個國家的相關政治組織以及一些國際性、區域性組織等開展交往,通過拓展對外交往的平臺和方式,深入交流,加深彼此了解和信任,為增共識促合作,推進共同發展、共同繁榮,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積極貢獻。
十年揚帆再起航。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即將召開,中國正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以開放匯合作之力、以開放聚創新之勢、以開放謀共享之福,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方向發展。在這一偉大的歷史進程中,人民政協將自覺提高政治站位、緊扣中心履職盡責,圍繞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建言獻策、凝心聚力,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智慧和力量。
編輯:魯雅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