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要聞 要論 協商 統戰 黨派 委員講堂 理論 人事 社會 法治 視頻 文化

首頁>專題>千年運河展新韻網絡主題采訪活動>北京

大運河通州段生態之變:從“臭水河”到“景觀河”

2024年06月21日 17:11 | 作者:廖昕朔 位林惠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初夏時節的京杭大運河通州段,岸邊柳樹枝繁葉茂、河水清澈見底。雖然不是周末,但來運河岸邊拍照打卡、垂釣和騎行的游人依舊絡繹不絕。

近日,記者跟隨通州區第六屆政協委員,通州區大運河文化研究會理事,北京聯合大學北京學研究所教授陳喜波的腳步,從清代詩人王維珍詩句“無恙蒲帆新雨后,一支塔影認通州”中的燃燈佛舍利塔出發,在大運河沿岸漫步。

曾經的“臭水河”如今水清魚躍

“這里的生態環境可真好啊!”“太適合來露營和休閑了!”游客們紛紛感嘆。不曾知,多年前這里一度是游客們遛彎兒都要繞著走的“臭水河”。

“近代以來,大運河不再發揮漕運功能,‘九河末梢’的大運河通州段,承擔著北京城區90%的排水任務,成了城鎮居民生活污水的排污通道。建國之后,伴隨著北京工業化的興起,沿岸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通通排進了運河中,運河水質每況愈下,河水發黑發臭,水質降到了劣V類。”陳喜波介紹,隨著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工作的推進,運河周邊先后修建起多個污水處理廠,同時全面推進河長制,開展“清河行動”等綜合治理工作,運河水質和周邊生態環境得到了顯著改善,才有了如今這草木茂盛、水清魚躍的景象。

“這些年來運河沿岸鄉村的變化也特別大,過去,出門就是農田,樹木也是稀稀拉拉,現在,周邊是生態公園,草木郁郁蔥蔥,時不時還有水鳥飛來嬉戲,生態環境改善了,老百姓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也提升了。”

大運河申遺10年,已作為中國文化符號展示給全世界

“從航拍照片中可以看到,中國的國土上有一個‘人’字,‘人’字一撇,就是長城,一捺,就是大運河。”這是中國大運河申遺發起人之一的工藝美術大師朱炳仁先生對大運河的評價。

“大運河是與長城齊名的偉大工程,在政治、經濟、文化各個方面都對我國產生了深刻影響。如今,雖然它不再發揮漕運功能,但大運河的歷史文化遺產價值依然存在。”陳喜波介紹,目前京杭大運河濟寧至杭州段仍然發揮著航運功能,是我國僅次于長江的第二條“黃金水道”,20多年前,隨著考察研究的深入,無論是學術界還是社會層面,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了運河的巨大價值,“不斷有人呼吁要保護大運河,將大運河作為中國文化符號展示給全世界。”

如今,距離大運河申遺成功已過去10年,陳喜波可以說是親眼見證了申遺的全過程。

據了解,大運河申遺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2005年。彼時,被稱為“運河三老”的羅哲文、鄭孝燮、朱炳仁三位老先生聯名起草了《關于加快京杭大運河遺產保護和“申遺”工作的信》,并寄給了大運河沿線18個城市的市長,大運河申遺工作就此拉開序幕。第二階段是2006至2009年。2006年,58位全國政協委員聯名提交了《應高度重視京杭大運河的保護和啟動“申遺”工作的提案》,之后國家文物局將大運河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由揚州牽頭以城市聯盟的形式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第三階段為2009年到2013年。2009年起,運河沿線的各個城市開始對自己的運河段的遺產點進行修繕和環境治理。2013年1月,國家文物局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中國大運河申遺文本》。2014年6月22日,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大運河獲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國大運河終于申遺成功!

“今年是大運河申遺成功后的第10年,這10年運河沿線可謂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作為在運河邊生活這么多年的人,我親眼見證了這些變化。”陳喜波感慨道。

“守護好、建設好這條文化之河”

大運河北京段全長82公里,橫跨昌平、海淀、西城、東城、朝陽、通州六區。千百年來,運河水匯聚于此,積淀出深厚的運河文化。

2017年2月,北京通州大運河森林公園,習近平總書記察看大運河沿岸生態環境治理成果時深刻指出,“保護大運河是運河沿線所有地區的共同責任”“要古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運河為核心的歷史文化資源”。

千年文脈,保護為先。北京大運河物質文化遺產有40處,其中分布在通州的共有18處,占比將近一半。“運河兩岸有著豐富的文化遺產,行走在運河邊,不僅僅有楊柳依依、碧波蕩漾的美景,那些文化遺產也在默默地講述著它們的歷史與輝煌。”陳喜波說道。

2006年起,陳喜波就一直關注運河周邊的古村落和文化遺產,“那時還沒有網約車,我經常騎著自行車來通州運河沿線的古村落實地考查,我發現,村民家家戶戶都有與運河相關的物件,他們的吃穿用度都與運河息息相關。比如,北京地區吃的鹽是從天津海邊沿著運河運到張家灣后,再分別運到各個村子的鹽店進行售賣,當時在通州區宋莊鎮平家疃村還有一條大街叫做‘鹽店大街’。除此之外,村民們蓋房子用的石頭等建筑材料也都是從燕山一帶通過運河運過來的。可以說,運河就是村民生產生活的一部分,他們對運河有著很深的感情。”

作為北京市通州區第六屆政協委員,履職期間陳喜波一直在關注運河周邊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曾提出《建設大運河國際文化交往區》《關于恢復通州大運河文化水事民俗》,《關于打造通州古城文化遺產保護密集區》等提案。

陳喜波說,“作為運河人,能加入保護大運河沿岸文化遺產隊伍中來,我感到特別自豪,這就是文化自信,大運河是一條文化之河,它永遠都在流動,永遠都在激勵著我們后人要把這條河守護好、建設好。”

2023年12月27日,北京大運河博物館(首都博物館東館)正式面向公眾開放,陳喜波認為,博物館將運河沿線零散的檔案、文化遺產等進行集中展示,不僅可以向公眾進行科普,還可以對學生進行研學教育。

如今的大運河北京段水清岸綠,鷗鷺翔集,眺望遠處溫榆河、小中河、通惠河、北運河、運潮減河“五河交匯”,當年“萬舟駢集”的盛景浮現在眼前,北關閘、燃燈佛舍利塔、大光樓與千荷瀉露橋、運河商務區等現代建筑交相輝映,流淌千年的古老運河正在煥發新生機。


記者:廖昕朔 位林惠

視頻:宋寶剛 韓月 汪凱

攝影:田福良

編輯:廖昕朔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在线观看三级a |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aⅴ | 正在播放最新AV一区 | 久久高清性色生活片 |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二区 | 曰本一区二区三区高清aⅴ 日韩福利在线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