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港澳>交流交往
高鐵動臥夕發朝至 香港迎來新機遇
6月15日20時13分,北京西至香港西九龍的首趟高鐵動臥列車D909次從北京西站開出。此次開行高鐵動臥列車是對原有北京西與香港紅磡站間普速直通車的提質升級,北京至香港的全程旅行時間由24小時31分壓縮至12小時34分,京港間實現夕發朝至,香港與內地間人員往來更加便利。 本報記者 齊波 攝
6月15日,乘客在香港西九龍至上海虹橋D908次高鐵動臥列車上展示收到的首班車紀念品。新華社記者 褚萌萌 攝
6月15日20時13分,隨著一聲鈴響,D909次高鐵動臥列車從北京西站準時發車,向著香港西九龍車站駛去。而此前發車的對向開行車次D910已經奔馳在香港至北京的途中。當晚,D907/D908次高鐵動臥列車也分別從上海和香港出發,搭載旅客往返于兩地之間。
這4趟列車的開行,標志著北京、上海與香港間的普速直通車Z97/98、Z99/100次正式提質升級為高鐵動臥列車,京港、滬港間實現夕發朝至。
對中央這一惠港新措施,香港各界一早就表示了熱烈歡迎,并期盼香港能抓住由此帶來的新機遇。
購票更方便 用時減一半
“首次有高鐵臥鋪從香港出發赴上海,既新鮮又有紀念意義,我特意購入15日的首班車動臥下鋪車票,與妻子一同返滬探親。”成功購得香港赴上海車票的何先生一家成為了首發車的體驗者。
據悉,正式開售僅5分鐘,在12306票務平臺上,15日首班從香港西九龍前往上海虹橋的高級軟臥及動臥車票,就只余下“候補”位置;而同日首班西九龍往北京的動臥車票也僅余“候補”位置。
本次高鐵動臥與之前北京西、上海到香港紅磡站間開行的普速直通車相比,行車時間減少一半。北京、上海至香港的全程旅行時間分別由24時31分、19時34分壓縮至12時34分、11時14分。此外,與買京港機票需要提供港澳通行證相比,京港動車購票更為便捷。內地旅客購買動車票只需要提供身份證號碼,不需要港澳通行證,開通港澳自由行地區的游客可以先訂動車票,再去辦理港澳通行證和簽注。
“我幾乎每月都會往返滬港公務出差,趕上雨季,飛機經常延誤,而且前往機場也需要時間。”在上海工作的商務人士張先生表示,高鐵不但準時,硬件軟件服務都非常好。“睡一覺就到了,而且到達后馬上可以工作,很適合商務辦公。”
升級大交通 推動人員交流
“京港、滬港高鐵動臥的開行,不僅是交通方式的升級,更是對香港與內地經濟、文化交流的深層次推動,密切香港與內地的聯系,提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旅游勝地的吸引力,鞏固香港作為內地與海外‘超級聯系人’的角色。”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旅發局主席彭耀佳表示,香港應該把握這個好的機會和新的選擇,多作宣傳,提升京滬港三個城市之間的聯誼溝通、商業旅游活動的頻率,讓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香港(地區)商會會長楊莉珊認為,京港、滬港高鐵動臥的開通對于香港有重要意義。“首先,這次的提質升級是中國鐵路集團與香港鐵路部門緊密合作的結果,一方面我們感受到中央政府對于提振香港經濟的重視,另一方面這也是香港與內地在部門協作之間無縫對接的真實寫照。其次,高鐵動臥以更高的速度、更舒適的環境和更簡便的通關模式,縮短了香港與北京、上海等地的通勤時間,促進人員的往來和交流,加強了香港與內地經濟、文化中心的緊密聯系。”楊莉珊說,北京是政治、文化、科技和國際交往中心,上海是經濟、金融重地,選擇這兩個城市開通高鐵動臥夕發朝至,一方面能幫助更多的游客前往香港,刺激消費,為香港經濟注入新的活力;另一方面也方便京港、京滬企業建立對接、互設分支機構,使得香港與內地在文化、教育、科技等領域的交流合作更加緊密和頻繁,促進人才、信息、技術等資源的快速流動和共享。
每年都要往返香港與北京、上海作學術交流的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表示,高鐵動臥的開通,將推動香港與北京、上海之間的人員流動,特別是學術研究人員的交流將會更緊密。“以前我都是飛機往返,成本相對較高,因此團隊交流人員也需要相對精減。現在夕發朝至的高鐵動臥既方便快捷又節約成本,今年我計劃多帶些學生參加交流活動。”
“高效便捷的交通網絡促進城市間的資源共享和協同發展,形成更加緊密的經濟圈和城市群。”在全國政協常委、香港特別行政區九龍城區議會議員王惠貞看來,這不僅有助于香港企業開拓內地市場,也使得內地企業更愿意在香港設立辦事處和分支機構。“人才、資本、技術等要素將更加高效地在城市之間流動,推動香港更好更高質量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周末靈活行 帶來新機遇
香港各界普遍認為,新的交通安排將帶來新的旅游模式及新的機遇。
“加開京港、滬港高鐵動臥進一步滿足了廣大旅客對跨境出行的需求,為香港與內地經貿商務人士往來提供交通出行的新選擇,讓香港與內地居民探親旅游更便利。”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旅游集團董事長陳寅表示,香港與內地相關城市政府應支持和鼓勵旅游業界抓住跨境旅客運輸的有利條件,面向商務、親子及中老年等客群,豐富和升級旅游供給,推動香港旅游市場轉型升級,同時圍繞建設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深化文旅融合,舉辦更多國內國際大型活動和高水平文體賽事,擦亮香港國際大都會和“美食之都”“藝術之都”“會展之都”的名片。“內地也要為香港居民北上旅游增加豐富的旅游產品、優質便利的服務和中華文化特色的場景項目,讓香港居民在飽覽祖國大好河山時更多了解中華文化和國家經濟社會發展。”
“20世紀80年代,我從香港去北京,需要先坐直通車至廣州,再換乘‘綠皮火車’至北京,基本上要兩天兩夜才能抵京,可謂舟車勞頓。”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立法會議員李鎮強回想起當年的旅程感慨道,與如今舒適便捷的高鐵動臥相比,實在是不可同日而語。
“這一新舉措,除了有助于滿足廣大旅客的需求,夕發朝至的設計也會方便香港與內地經貿往來的頻率,節省酒店開支,減省過關時間,將為商務人士提供全新的體驗。”李鎮強認為,新措施還可以將香港發展成為國際旅游中轉站,吸引海外旅客來港并轉往北京、上海及內地沿線車站繼續行程。對此,他建議,香港特區政府應協助本地旅游業界和相關配套行業,特別要善用內地熱門的社交媒體多做宣傳,更要加把勁繼續推廣好客之道,增加旅客的良好體驗,包括舉辦大型盛事,落實“香港無處不旅游”,擦亮香港作為最佳旅游目的地的招牌。
編輯:趙增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