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讓中醫藥文化“飛入尋常百姓家”
近年來,“身體健康”越來越成為備受關注的話題,尤其是在后疫情時代,大眾的健康觀念大大提高,更加重視科學飲食及其飲食療法調理,醫食同源、藥食同源的滋補養生產品消費市場持續增長,已成為社會與市場普遍關注的熱點。
“‘醫食同源,藥食同源’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中醫藥寶庫的組成部分。”在17日舉行的全國政協“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雙周協商座談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食療營養部主任營養師王宜呼吁,加快藥食同源產品生產技術和工藝創新,推動產業化開發,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健康需求。
據了解,藥食同源膳品是利用食物的屬性功能,以中醫理論為基礎,依照“因人、因地、因時”的辨證施治、辨證施膳的原則開具單方或復方,制成的膳品,具有調節人體機能,以達到防病、治病、促進機體康復,保養身體的目的。
“藥食同源膳品選材出自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質名單》,成分不同于特殊醫學用途食品,無營養素添加。”王宜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食療營養在保障大眾的健康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無比廣闊的前景,“作為營養健康產業的組成部分,藥食同源產業有顯著的社會性和經濟性。”
在王宜看來,藥食同源產品特征突出,對健康影響直接,可保持大眾食物多樣化,滿足營養供給需求,產業鏈長,是重要的健康資源和經濟資源。因而,把祖國醫學的藥食同源與現代營養學結合好、運用好,讓具有獨特效能的藥食同源膳品走出醫院,助力百姓健康,成為王宜擔任全國政協委員后最大的心愿。在2023年和2024年全國兩會期間,王宜連續兩年提交提案,助力推動藥食同源膳品食品發展。
“目前藥食同源膳品科研能力、產業化發展弱,部分食品藥品相關的法律法規銜接不暢,配套不完整,存在管理不清等情況。”王宜建議,在現行食品類別中增設“藥食同源”類別,允許食藥物質“健康聲稱”。“這有利于監管部門的監管,有利于生產廠家更準確地標示和推薦產品,更重要的是有利于老百姓辨識和認知。”
同時,王宜還建議,擴大《藥食同源物質目錄》品種,完善藥食同源中草藥的效用和風險評估管理機制。面向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傳播中醫藥文化,發揮中國美食文化紐帶作用。
全國政協委員、新疆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副院長孟慶才則建議,把宣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實施中醫藥文化弘揚工程結合起來,通過廣播電視、報刊雜志和互聯網等多種形式廣泛深入開展中醫藥文化傳播活動,加大對中醫文化、中醫名家、中醫藥功效的宣傳力度,推動中醫藥成為各族群眾促進健康的文化自覺。
編輯:魯雅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