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港澳>委員聲音
譚允芝委員談香港故宮:用獨特的表達推動世界文化交流
“實地考察了圓明園、頤和園、北海公園、中國園林博物館等地后,我以此為靈感,創作了7件媒體作品。”在剛剛過去的國際博物館日,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以下簡稱香港故宮)“山林市城——游歷舊園新景”專題展覽策展人鄭嬋琦第一次向公眾詳細介紹,展覽如何從當代視角對傳統園林進行再創作。近百名觀眾的提問、互動,讓展覽的內容更加深入人心。
“‘山林市城——游歷舊園新景’展是一次嶄新的策展手法。旨在通過動態、多媒體和聲音裝置呼應園林設計哲學,從香港的角度出發,推動公眾對我國傳統藝術和文化的研究和欣賞。”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董事局主席譚允芝表示,香港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同根同源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且有著獨特的表達方法。因此,香港故宮在策展時,會融入了香港特有的文化元素。“比如傳統策展人通常會從考古學、博物館學的視角出發,將文物以歷史順序進行排列展示。我們的展覽還會邀請一些優秀的香港策展人、設計師參與布展。他們會更關注文物美不美、功能是什么、用什么材料和技術展示,盡量貼近生活的布展理念更容易讓當代受眾產生共鳴。我們的一個理念就是文化創新。”
此外,讓更多香港青少年關注中國文化,推動歷史、藝術的教育也是香港故宮的重點工作之一。譚允芝說,她對中國文化的熱愛就源于小時候母親對她的耳濡目染,所以,她也希望香港故宮能發揮這樣的教育功能。
“讓年輕人熱愛傳統文化,一定不能是很沉悶的形式。如果只是陳列在柜子里,旁邊配上一大段文字,很難引起青少年的興趣。我們要與現代媒介接軌,與現今流行文化對話。讓他們看到中國傳統文化也是生動的、五彩繽紛的。要在科技的世界里找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影子。”譚允芝介紹說,香港故宮發起了一個學生文化大使項目,每年培訓100名學生,在博物館當宣導員,做文化推廣。“我們面向青少年的教育活動,不只是單方面地帶給他們文化知識,還要讓他們通過動手、動腦去參與文化傳承、文化創新。”
自2022年6月22日開館以來,香港故宮參觀人數約為130萬,且觀眾的構成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發生了很大變化。譚允芝說:“開館第一年,受疫情影響,基本上以香港觀眾為主。現在,內地觀眾約占50%,香港觀眾約占30%,還有20%是海外觀眾。故宮的展品都很受歡迎,尤其是比較生活化的展品。比如5號展廳有一件乾隆時期的器物,可以在夏天放冰進去,達到降溫等功效。很多觀眾看展時就感嘆,原來在乾隆時期就已經有‘冰箱’了。還有三星堆的文物展也吸引很多年輕觀眾思考,為什么三星堆會出現與同時代中原地區不太一樣的藝術品。”
隨著旅游業的復蘇,東南亞國家以及韓國、歐美各國游客赴香港旅游的越來越多。譚允芝表示,許多海外觀眾相對于到香港故宮“打卡”的意愿,遠不如他們把時間花在看展覽、看文物上的滿足感。“因此,我們今年也在策展上更加用心,讓更多的海外觀眾可以通過博物館更多了解中國香港和內地的歷史文化、發展情況。博物館可以發揮軟實力方面的溝通作用,將我們的文化生活面貌展現給外國觀眾。”
“開館兩年來,我們和盧浮宮等外國博物館合作舉辦了很多展覽和交流活動,引入一些國外優秀傳統文化的展覽,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共同展出。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我們將于6月與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聯合主辦大型特展‘法國百年時尚——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服飾與珠寶珍藏’。”譚允芝篤定地說,未來,香港故宮將繼續放眼世界,推動中外文化交流、文明互鑒,并在世界文化交流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編輯:魯雅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