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大家談
完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助力鄉村振興戰略
作為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在助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強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兜底保障作用,為推進社會保險事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推動實現共同富裕的過程中夯實了基礎。但我們也要清楚地認識到,這一制度尚在建設初期,當前還存在一些如待遇水平偏低、職工與居民待遇差距較大、籌資水平低且渠道窄等亟待解決的問題,與滿足城鄉居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目標還有一定差距。
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對保障和改善農村老年居民基本生活,緩解農村老年貧困,帶動城鄉消費,促進家庭和諧社會穩定,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發揮了積極作用。因此,進一步完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對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意義重大。
縮小職工與居民待遇差距,推動實施鄉村振興。一是落實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加大財政投入。各級財政統籌考慮城鄉居民收入增長、物價變動和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等其他社會保障標準調整情況。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覆蓋對象主要是農民,農業人口越多的省份,經濟基礎越薄弱,參保人數越多,應重點加大中央財政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投入力度,逐步且定期提高城鄉居民全國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縮小城鄉居民與城鎮職工人均財政補助水平差距,使得保障能力明顯提升。建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與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工傷待遇、失業保險金等其他各項社會保障待遇聯動調整機制,增強制度與項目之間的協同性。二是擴大基金投資運營規模,增強基金保值增值能力。進一步擴大城鄉居?;鹞型顿Y規模,提高基金收益規模,實現個人賬戶基金保值增值。三是規范城鄉居保個人賬戶記賬利率。按照人社部和財政部聯合下發的《關于規范城鄉居保個人賬戶記賬利率的通知》文件要求,落實和調整本地城鄉居民個人賬戶記賬利率。同時,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與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同屬我國基本養老保險范疇,基本養老金都包含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因此,未來應逐步實現個人賬戶記賬利率相同或相協調,不宜差別過大。
健全籌資機制,拓寬籌資渠道,發揮集體經濟組織籌資功能??梢蕴剿鏖_展集體經濟補助試點。我國東中西部集體經濟發展,從組織構架、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構成、集體經濟發展規模等均有差異,試點地區應結合本地實際,探索出本地集體補助方式或途徑,形成各具特色的集體補助不同模式。及時總結地方探索經驗,逐步形成地區性或國家政策,從而補齊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三方籌資機制的集體籌資短板,進而提高參保居民的養老金待遇水平,使城鄉居民共享經濟社會發展和鄉村振興建設的成果。
轉變財政投入觀念,加大財政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投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一方面要盡快轉變財政投入觀念,提高對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關注和重視。在鄉村振興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背景之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長期以來待遇水平較低的制度現實應該受到足夠的關注。城鄉居保與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同屬于我國社會保險法明確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之一,應享有同等的權利和同等的國民待遇,政府相應地負有同等的投入責任和義務。另一方面要根據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目標待遇水平,每年安排財政預算,用于調整城鄉居?;A養老金待遇;加強支持“三農”的財政資金效率評價,對于使用效率不高、不規范的財政資金予以轉變其使用功能和整合資金用于調整城鄉居?;A養老金待遇。
統籌實施農村低收入群體養老保障政策。一是建立人社、民政、農業農村等部門的工作協調機制,實現對低保對象、殘疾人等困難群體、低收入群體的保障政策公開、透明,統籌各項政府補貼政策,將財政資金用到實處,提高對低收入群體的基本保障等補貼資金使用效率。二是健全部門間數據共享機制。加強內部和外部數據共享機制建設,實現人社部門之間的內部數據整合和共享,逐步與民生相關部門建立大數據資源池,實現數據共享交換機制。三是加強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與低保、優撫等對低收入群體提供基本生活補貼的政策銜接。
(作者孫潔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研究員)
編輯:魯雅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