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大家談
美國濫用關稅美國百姓買單
美國總統拜登近日宣布將對自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等產品加征關稅。根據美國白宮發表的聲明,這項關稅措施涉及約180億美元中國產品,包括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電池、關鍵礦產、半導體以及鋼鋁、港口起重機、個人防護裝備等。
一段時間以來,美國頻繁對華施加單邊制裁,濫用301關稅,近乎瘋狂地打壓中國的正常經貿科技活動。這種單邊行徑和保護主義,既違背時代發展潮流,也有悖美國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完全是出于政治操弄的需要。
理論上,關稅只是一項稅種。它以進出口貨物和進境物品為征稅對象,由海關在進出口環節征收。它事關國家主權和利益,既是財政收入重要來源,也是實施宏觀調控和貿易、產業政策的重要手段。關鍵的是怎么用好關稅。一旦濫用,筑起小院高墻,將極大地阻礙全球貿易正常開展,提高全球經濟運行成本,降低各國消費者福祉。這也正是各種國際雙邊多邊經貿協定,都以關稅作為核心討論議題的重要原因。
實踐中,我們好好算一算賬就能發現,單方面大幅提高關稅、濫用關稅的行為,后果往往是本國老百姓遭殃。很明顯的道理,原來一塊錢買的東西,關稅提高了后,產品價格再維持原價要困難得多。進口商要么退出市場,這樣原來市場的競爭會減弱,引發本地原來的銷售商主動上調價格;進口商要么直接漲價,把關稅提高的成本轉嫁給本國消費者。據穆迪公司的推算,近幾年來,美國頻頻濫用關稅手段,大幅度提高來自中國的商品關稅,結果是美國國內消費者承擔了加征對華關稅92%的成本,美國家庭每年增加開支1300美元。
美國這種貿易保護主義行徑,還有一個隱含后果,即推動國內經濟通脹高企,甚至引發滯脹風險,最終受害的依舊是本國老百姓。當前,美國經濟發展態勢正在驗證這個邏輯。
一方面,美國經濟增長不及預期。美國相關部門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美國實際GDP按年率計算增長1.6%,增幅較去年第四季度明顯收窄,遜于市場普遍預期,比去年第三和第四季度4.9%和3.4%的增速明顯放緩,這是2022年第二季度以來最低水平。今年4月,美國失業率環比上升0.1個百分點至3.9%,非農業部門新增就業人數為17.5萬,也遠低于市場普遍預期。
另一方面,美國一直想控制的通脹數據,表現也不理想。今年3月,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3.5%,漲幅較2月擴大0.3個百分點,超過市場預期。美國第一季度核心PCE(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環比折年率初值為3.7%,預估為3.4%,前值為2.0%。這兩個核心數據的表現,遠離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設置的2%通脹目標。為此,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理事米歇爾·鮑曼5月10日公開說,由于通脹壓力持續存在,美聯儲年內降息并不合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美國濫用關稅這種行徑,既嚴重損害本國百姓切身利益,也不利全球合作順利開展,終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懸崖勒馬,為時未晚。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