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評論 藝文 閱讀 非遺 國學 人物 戲劇 國之瑰寶

首頁>文化>評論

人工智能語境下的文藝創作及風格思考

2024年05月06日 14:18  |  作者:陳璐  |  來源:中國文化報 分享到: 

作者:陳 璐

2022年底,以大語言模型(LLM)為代表的人工智能(AI)技術及其應用爆發,引起全球關注。飛速進步的人工智能有效提升了工作生活的效率和質量,助推多個行業形成新質生產力。在文化藝術領域,“AI生成”作為創作手段的介入,加速推動內容行業進入“AI生成內容”(AIGC)時代。在此背景下,何為故事、何為作者、何為角色、何為風格等很多文藝創作方面的問題或許都需要獲得重新考量。日前,由中國藝術研究院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所和清華大學《數字人文》聯合主辦的第105期青年文藝論壇——AI時代的文藝原理之“何為風格”在京舉辦,邀請來自文學、美術、設計、動漫、影視、游戲、音樂、舞蹈等領域的學者專家,圍繞人工智能語境下的文藝創作及“何為風格”等展開跨學科、跨范式的探討。

對《紅樓夢》的研究在中國文學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研究員石中琪以《紅樓夢》的文字風格切入,指出《紅樓夢》在敘事語言、描寫語言、人物語言、詩詞韻語上都有著非常鮮明的特點。他認為,盡管計算語言學很早就介入紅學研究領域并取得一些成果,但就目前狀況來看,數字人文對紅學研究還未能發揮“雪中送炭”的作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趙薇介紹了計量文體學在文體風格計算、作者歸屬判斷等方面的一些實踐探索,包括這些年來在《紅樓夢》研究上的應用和爭議,指出現在的技術已經可以為文學史上的很多問題提供更可靠的計量文體學的研究范式,但使用者應具有一定的文學研究功底和文學史積累,同時深刻了解和掌握算法的細節。她表示,像《紅樓夢》這樣成書過程極端復雜的作品,仍呼喚研究模式和方法的創新。

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副研究員汪瑞認為“風格即人”,對于風格的判定應該是基于人而體現的、在場的、完整的。她以羅斯科的畫展為例,指出畫家對繪畫的認識呈現在畫面中,讓現場觀眾感受到一種顯著的風格和沖擊力。而這種畫作材質的沖擊、顏色的微妙之處,人工智能很難模仿。中國藝術研究院的油畫家尤勇認為,風格就是人的影子,于研究者而言,也是圖像學和形式分析進入繪畫研究的抓手。他們共同提出,人們在享有AI創作帶來的效率和發展的同時,也必須思考其在實現藝術創造和藝術研究的核心目標中扮演的角色,思考如何避免AI普及對人類世界造成的“僭越”和負面影響。

影視、動漫和游戲領域似乎天然就與技術、風格有著更多聯系。北京電影學院美術學院副教授薄一航提出,早在計量電影學出現之前、電影還處于膠片時代的時候就有了對電影的量化研究,那時的研究者通過計算整個影片的平均鏡頭長度和切換率等來分析影片的剪輯風格。隨著計算機視覺技術的發展以及人工智能各種算法的成熟,電影的色彩、光影、構圖、景別、運動、敘事等,都可以進行量化、可視化的分析。她認為,計算思維下的電影研究是對傳統電影研究方法的拓展。來自集智俱樂部的十三維介紹,游戲的風格包括技術風格、美學風格、交互風格、敘事風格、社會風格等。互動性是游戲的突出特點,一些AI研究者也認為AI與人類未來可能會是一種互動共生的關系。人類其實一直在與技術互動,每次技術媒介的更新,也更新了人類本身的創造力。

中國傳媒大學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副教授劉書亮就AI動畫影像的應用發展路徑進行了探討。他說,AI藝術作品是基于數字化的、可復制的呈現,而傳統藝術作品一般是有“靈韻”、有獨一無二原作的。但數字時代下的“靈韻”,可能已與1936年瓦爾特·本雅明在《機械復制時代的藝術作品》中提出的“靈韻”概念在內涵上有所不同。科幻編劇、《三體》動畫總編劇趙佳星表示,技術和媒介都是人類的延伸和外化,作為一個編劇會主動去擁抱AI,因為這可能為編劇風格的建立提供了機會。但她也認為,盡管AI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助力編劇相關工作,但在藝術創作上與人類始終有壁壘,比如其在敘事語法上缺少向死而生的力量,未必可以理解人類的欲望、幽微的人性等。

音樂、舞蹈領域的專家學者普遍認為,AI對創作有很大幫助,但不能真正取代藝術創作。中國音樂學院作曲系講師馬仕驊說,自己在做電子音樂作品時牽涉大量的程序編寫和管理工作,這方面AIGC可以提供很大幫助,但AIGC對個人創作的特色是一種磨滅,不適合比較追求個性化表達的作品。他認為,相比人工智能基于現有材料的模仿,人類作曲家的成長經歷、生活環境等要素對其開展突變型藝術創新是非常重要的。未來人工智能與音樂創作的結合,首先需要在繼續學習上進一步發展,解決結構化學習的問題;還必須引入各藝術領域、外部環境等的變化,避免閉門造車的創作狀態。

北京舞蹈學院人文學院副教授閆楨楨認為,AI對海量信息的收集和處理遠超人類,但就舞蹈藝術家而言,支撐其創作風格形成的是一種個體、共同體、歷史三重經驗的融合,這種基于經驗的、有意識的創造是AI難以達到的。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研究員劉春也認為,AI作為生產力工具在藝術創作前期或可帶來很大幫助,但真實的世界有著無可取代的魅力,在現場編舞、排練的過程中,從開發身體、觀念到熟悉演員特性,人與人之間的共鳴、每一刻的變化,可能是目前或者很遠的將來AI給予不了的。

作為本次論壇的召集人,中國藝術研究院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所副研究員秦蘭珺和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寫作與溝通教學中心講師耿弘明表示,在今天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和數字人文研究背景下重新審視那些重要的文藝學問題,對“何為風格”給出新的回應,是希望將老問題的“厚度”和新語境的“銳度”焊接起來,助力文藝研究更好地“引渡”到未來。(陳璐)

編輯:位林惠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免费在线中文字幕 | 日韩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 亚洲免费福利在线视频 | 日本免费不卡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目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