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要聞 要論 協商 統戰 黨派 委員講堂 理論 人事 社會 法治 視頻 文化

首頁>專題>2024年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調動種糧農民和糧食主產區的種糧積極性 夯實糧食安全的根基>會議新聞

端牢中國人的飯碗

——全國政協“調動種糧農民和糧食主產區的種糧積極性,夯實糧食安全的根基”雙周協商座談會綜述

2024年04月13日 12:48 | 作者:劉彤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人民政協網北京4月13日電(記者 劉彤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是建設農業強國的頭等大事。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為我國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來,各地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糧食生產取得顯著成績,2023年,全國糧食產量再創歷史新高,糧食產量連續9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發揮了安民心、穩大局的“壓艙石”作用。

“五谷者,萬民之命,國之重寶。”糧食安全也是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穩定的重要基礎。面對“大國小農”的基本農情,如何持續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確保農民有錢掙?以小農戶經營為主的基礎上怎樣提高種糧效益?如何鼓勵農業保險產品創新,提升糧食生產抗風險能力?怎樣科學穩妥建立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制度保障體系……4月12日上午,全國政協召開“調動種糧農民和糧食主產區的種糧積極性,夯實糧食安全的根基”雙周協商座談會,與會委員、專家、種糧大戶代表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農業農村部負責同志深入交流探討,為助力農業領域相關政策落實,進一步夯實我國糧食安全根基建言獻策。

強化政策保障支持

進一步鞏固糧食產能基礎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要求“強化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物質基礎”。近些年,中國人依靠自己的力量端穩中國飯碗,全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進一步增強。同時也要看到,當前糧食需求剛性增長,端牢飯碗還面臨不少壓力,提升糧食產能仍然是首要任務。

就在今年全國兩會結束不久,3月18日至22日,全國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調研組圍繞“調動種糧農民和糧食主產區的種糧積極性,夯實糧食安全的根基”主題赴山東省東營市、濰坊市展開專題調研,與地方職能部門同志、生產經營主體代表、種糧農戶深入交流、聽取意見建議。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調研組注意到當前依然存在一些共性問題需要關注和解決,如糧食產能基礎尚不牢固、產業體系不夠健全等,也有一些地方上的特殊難題,如東營反映水資源對當地開展鹽堿地綜合利用開發的約束問題等。

全國政協常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副主任張桃林結合調研情況表示,在夯實糧食產能基礎方面,要優化糧食生產布局和種植結構,適當增加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繼續鼓勵支持在適宜區推行玉米大豆輪作和帶狀復合種植等科學種植模式,促進糧食生產與環境保護協同、種地與養地共贏。同時,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和水利設施建設,提升防災減災能力。大力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應用,深度融合良種良法良機良田,不斷提高糧食產能水平。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對三大主糧生產成本和收入保險政策、健全農民收益保障機制的工作作出部署,列入年度工作任務。對此,民建中央調研組在實地調研中圍繞農業保險實施過程中出現的情況認真分析,并將思考和建議帶到會上。

“農業保險作為分散農業生產經營風險的重要手段,對推進現代農業發展、保障農民收益具有重要作用。”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民建中央副主席孫東生在發言中建議:“支持鼓勵農業保險產品創新,建立重要農產品強制保險制度。為開發設計指數保險、價格保險、產量保險和特色農產品保險等產品提供政策和技術支持,擴大風險保障覆蓋范圍。加強農業保險精算模型的研究、改良和應用,廣泛開展需求分析與風險測度工作,確保費率厘定科學合理。”

近年來,一些地方打破傳統種植模式,探索稻漁綜合種養,實現“一水兩用、一田多收”,糧食效益大幅提升。

結合江西當地的探索實踐情況,全國政協常委、江西省政協副主席謝茹建議,要進一步加大力度抓好規范推廣,在發展稻漁綜合種養方面,相關部門應加強對溝坑設置監管,嚴格落實溝坑面積占比規定,嚴守“不改變耕地地類、不破壞耕作層”底線,堅持優先發展生態共生模式,推進良田良種良法良機良制融合,加強減肥減藥技術指導,打造綠色有機稻漁品牌。

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

確保農民有掙錢預期

糧價,一邊是百價之基,要讓消費者“買得起”,防止糧價大漲導致的“米貴傷民”。另一邊是國之大者,要讓農民“愿意種”,農民種糧有錢賺,就要避免糧價過低導致“谷賤傷農”。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業科學院原黨組書記張合成建議,要建立預防糧價過度下跌機制,清理抑制糧價上漲相關措施,同步實施糧價漲跌調控;進一步強化價格支持措施,完善最低收購價、目標價格等價格保護制度。同時,構建種糧成本收益指數,主動預警農資價格、糧食價格與種糧利潤關系;探索發揮大型農資企業直供服務,有效降低燃料、化肥、農藥、種子交易費用;推進鄉村“農資小鋪”“收糧小販”規模化,為“種糧小農”讓出收益空間。

會上,有兩位來自基層的種糧代表蓋永峰和蔣祥紅作交流發言,分別介紹了各自的種田模式、種植現狀、收入狀況,并從土地流轉金、惠農政策、補貼力度、農技培訓等方面提出建議。

“解決好‘誰來種糧’問題,要按照‘誰種糧誰受益’的原則,探索建立與糧食經營規模相掛鉤的階梯遞增的補貼政策,并根據種糧成本、災害、價格等建立糧食補貼動態調整機制。”全國政協委員、云南省農墾局局長蘇莉認為,要鼓勵有條件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參與到高標準農田建設、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并優先向規模化種植地塊傾斜,同時,通過訂單合作、農產品初加工、倉儲物流、市場營銷等方式,帶動分散小農戶聯通大市場,共享規模化收益。

完善省際橫向利益補償機制

實現產銷區共同富裕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都提出,“探索建立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機制”。這是我國健全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的重要舉措。

主銷區對主產區的橫向利益補償該如何補償?補償標準是什么?會上,多位委員和專家圍繞這一問題從多角度提出建議。

全國政協委員、河南省政協主席孔昌生建議,以調動產銷區積極性為政策設計目標,在加大中央財政對糧食主產區縱向轉移支付基礎上,通過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以利益分配杠桿調動主產區糧食生產積極性,遏制主銷區自給率不斷下降趨勢。

“優化橫向補償機制,還應綜合考慮各地實際經濟狀況和對中央財政貢獻。”全國政協常委、民革中央常委程萍認為,長期以來,中央通過分稅制財政體制和橫向對口幫扶機制有效調節縮小了區域財力差距,從全國一盤棋來看,建議通過統一規范的財政體制做好財力調節,加大對糧食主產區的支持力度。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黨委書記杜志雄認為,建立公平合理的產銷區利益補償機制,可按照各省域常住人口數量和人均糧食占有量標準確定糧食主銷區和產銷平衡區的糧食缺口,以此確定各地糧食生產責任和利益補償責任,按照“多調多補、少調少補、不調不補”原則,根據調入糧食量對主產區進行相關利益補償。

“保護糧食主產區種糧積極性要建立中央縱向補償為主、省際橫向補償為輔、社會各界捐贈為補的三位一體糧食生產獎補機制。”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員谷樹忠建議,在完善中央糧食主產區獎補辦法方面,要持續提高獎勵標準,根據各縣多年移動平均糧食總產,結合各縣人均產糧與全國人均產糧比值,對各縣綜合排名,對排名靠前的種糧大縣重點獎補,同時,中央財政對主產區糧食生產保險予以補助,并鼓勵開展商業性保險。

“鼓勵主銷區與主產區共建糧食生產基地、倉儲設施、加工園區和營銷網絡,支持主產區發展糧食加工業,助推主產區從‘賣原糧’向‘賣產品’‘轉型。”專家代表、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金文成建議,推動補償機制措施制度化,為構建更高層次、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提供制度保障。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保障糧食安全是一個永恒課題。面對大家關心的問題和提出的建議,與會的部委同志從加強糧食生產能力、提高農業科技水平、推進種業振興行動、推動玉米大豆單產提升工程實施、預防糧價過度下跌機制等多角度一一作出回應。大家的共識是,要全力以赴保持糧食穩產增產好勢頭。委員們表示,今后將立足本職和專業領域,發揮專長,持續圍繞關注糧食安全問題建言獻策,把豐收的基礎轉化為豐收的果實,推動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編輯:付振強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 | 中文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 资源站色在线观看精品 | 亚洲区偷拍区综合区 | 一区二区性爱视频大全 | 日韩欧美视频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