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大家談
外貿“開門紅”的綠色思考
外貿是觀察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窗口,也是聯結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樞紐。今年前兩個月,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6.61萬億元,同比增長8.7%,其中,出口增長10.3%,進口增長6.7%,外貿整體實現“開門紅”。在世界政治經濟格局深刻調整、貿易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甚囂塵上的背景下,我國外貿出口增速重回“兩位數”,既反映了我國外貿的國際競爭力,也彰顯出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的總體特點,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并沒有改變,充分印證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發展前景是光明的,我們有這個底氣和信心”的科學論斷。
正確認識外貿“開門紅”的韌性基礎。第一,外貿“開門紅”后勢強勁。作為出口貨物的“出生證”,原產地證書簽證數據是判斷外貿長期走向的重要風向標。今年2月份全國貿促系統累計簽發原產地證書、ATA單證冊、商事證明書等各類證書45.88萬份,同比增長23.46%,顯示出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外貿具有穩定增長的后勢。第二,外貿“開門紅”潛力巨大。集裝箱吞吐量是衡量外貿物流水平的重要指標。今年前兩個月,寧波舟山港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長高于15%,深圳港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長高達23.5%,充分反映了我國開放型經濟發展中的國際貿易活躍程度和潛力。第三,外貿“開門紅”支撐有力。今年前兩個月,我國民營企業進出口同比增長17.7%,比重占據全國半壁江山,新設外資企業同比增長34.9%,外資企業進出口比重繼續保持在30%以上,成為提升我國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的強力支撐。第四,外貿“開門紅”點亮綠色。在去年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新三樣”出口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并增長29.9%的基礎上,今年前兩個月延續這一趨勢,表明我國整體出口正在從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以高技術、高附加值、綠色低碳等為特點的外貿新動能正在推動外貿穩定增長,綠色外貿的國際市場競爭力不斷提升。
準確把握外貿可持續發展的綠色趨勢。第一,開展綠色國際貿易是國際經貿合作與競爭的關鍵領域。在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的背景下,推進綠色低碳轉型已成為國際共識,綠色貿易正在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新焦點和全球經貿合作與競爭的新領域。第二,外貿綠色轉型是推動開放型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我國綠色產業體系初具規模,提升貿易規模與質量既需要抓好傳統產業綠色化改造和培育壯大綠色新興產業,也需要在重點行業、關鍵領域形成綠色服務新業態,為推動綠色外貿發展奠定基礎。第三,發展綠色外貿是打造開放新動能的必由之路。近年來我國聚焦數字和綠色領域,培育了一大批具有綠色管理、綠色生產和綠色品牌的外向型企業,在制定產業綠色發展技術攻關路線圖的過程中,既需要推動工業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在產業綠色化發展中深度應用,也需要引領外貿行業在物流、服務、營銷等環節上形成綠色發展態勢。第四,形成綠色貿易機制是落實國際倡議的客觀需要。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期間,我國與30多個發展中國家共同發布倡議,強調共同營造促進綠色發展的政策環境,在加強貿易合作中促進綠色和可持續發展,鼓勵綠色技術和服務的交流與投資合作。
充分釋放外貿高水平發展的綠色潛力。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拓展綠色貿易等新增長點,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釋放綠色貿易的發展潛力,需要樹立全過程綠色理念,加快融入全球綠色經濟體系。一要拓展綠色國際貿易空間。在深化國際合作中加強綠色低碳技術、綠色生產裝備等領域互動,在開展國際貿易中聚焦綠色制造、數字經濟、節能環保等領域強化高端要素集聚。二要破解國際碳關稅綠色壁壘。積極準備應對綠色壁壘行動方案,以跟蹤貿易產品碳足跡、建立貿易產品碳足跡數據庫為主線,利用清潔能源和低碳技術,推進貿易產品全產業鏈脫碳。三要積極參與國際綠色標準制定。積極開展碳計量、碳標準體系和合格評定體系的國際互認,依托計量、標準、認證認可等專業機構,開展涉碳基礎工作研究,開展國際互認,實現貿易產品“一張證書,全球通行”。四要建立綠色外貿協同機制。發揮國家主管部門的統籌協調作用,用好重點行業商協會的專業優勢,開展制度設計、平臺運行、企業培訓和數據報送等服務,制定涉及碳關稅出口產品的外貿業務指南。五要加快綠色低碳轉型升級。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謀劃可行的碳中和措施,指導企業盡快從節能、資源循環利用轉向零碳生產,加大使用綠電改造生產工藝、建設碳捕集裝置的力度,逐步降低外貿產品的碳排放,減少應稅稅基。
全面夯實發展綠色外貿的政策基礎。面對外需低迷和不確定因素疊加等多重挑戰,雖然今年開局實現外貿“開門紅”,上半年外貿形勢可以保持在增長通道,但實現外貿全年“質升量穩”目標,仍需聚焦綠色外貿加大相關政策支持力度。一是要發展綠色領域新質生產力。加快推動工業產品向綠色、高端、智能方向發展,構建工業領域、外貿領域到終端消費品全鏈條的綠色產品供給體系,賦予“中國制造”“低碳環保、綠色創新”產品加速走向全球。二是要完善綠色外貿政策支持體系。積極營造更為開放的綠色外貿發展環境,指導產業鏈供應鏈的鏈主和龍頭企業制定中長期綠色發展戰略,鼓勵通過多種方式牽頭組建綠色產業發展聯盟,吸納中小企業協同開展綠色技術攻關和綠色化改造,加強綠色外貿的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三是要構建綠色貿易標準體系。積極探索綠色工廠、綠色產品、綠色供應鏈管理等評價指標,推動傳統外貿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并將數字化轉型與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提升數字經濟發展開放度。四是要健全綠色外貿服務體系。推進碳減排支持金融工具實施,提高外貿企業金融保障工具運用能力和國際貿易抵御風險水平,增強對低碳轉型外貿企業的風險識別,加大對外向型企業的科技創新和技術研發的金融支持。
(作者王濟光,系第十二、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政協港澳臺僑和外事委員會主任)
編輯: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