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要聞 要論 協商 統戰 黨派 委員講堂 理論 人事 社會 法治 視頻 文化

首頁>專題>雙向發力的廣西實踐>委員建言

大力推進西部“新工科”大學建設 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以廣西邊疆民族地區實踐為例

2024年04月08日 16:23 | 作者:韓林海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以前所有未的速度更新迭代,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領域新技術不斷面世,全球創新版圖和經濟結構加速演變,國家發展對科技創新提出更為迫切的需求。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強調,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盡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一個關鍵問題。

高等教育是科技創新的主體力量,是科教融合的關鍵樞紐。開展“新工科”建設是我國高等教育主動適應改革發展,應對科技革命和國際競爭挑戰的戰略選擇,是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關鍵一招,國家有關部門已啟動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編制、“新工科”項目建設和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等工作。我們要搶抓機遇、主動作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和建設教育強國的新思想新戰略新要求,切實增強加快推進“新工科”建設的緊迫感和使命感。

廣西地處祖國邊疆民族地區,發展重點在工業振興,關鍵在科技人才,根本在高水平“新工科”大學支撐。但是受歷史和現實條件的影響,與東部地區相比,廣西高等教育資源配置不足,來自產業的支撐力不夠,高端人才相對比較匱乏,建設“新工科”面臨更大的挑戰和困難。加快推動“新工科”大學建設,是廣西加快適應新形勢下教育改革發展和強化未來發展基礎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快廣西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力支撐。為此,建議:

一、 強化頂層謀劃,高位推進新工科大學建設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成立自治區層面的新工科大學建設專班,將廣西大學等區內具有工科發展基礎的高校和有關廳局、科研機構納入其中,將推動新工科大學建設作為廣西工業高質量發展的全局性、長期性的戰略任務,統籌謀劃、協同推進。二是制定發展規劃。根據自治區產業發展需要,對標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發展要求,結合區內現有高等教育布局和學科發展情況,統籌規劃高校新工科專業設置和調整,主動打破產業規劃-人才需求-專業設置壁壘,注重多學科交叉和跨學科人才培養,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進行錯位、錯峰、錯區發展。三是加強政策支持。積極探索政校行企產教融合發展的長效機制,加強政策協同、形成合力,在優化相關領域專業結構、改革培養機制、強化實習實訓、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出臺更多的支持措施,為新工科人才培養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

二、 探索多元化的投入機制,全力推進新工科大學建設

人才的成長依賴于教育的投入,對于教育無論怎么重視都不為過,無論怎么支持都不嫌多,加大高等教育投入是實現廣西科教興桂、人才強桂的必然要求。一是全力加強和保障工科大學建設資金投入,設立新工科發展專項資金,保障遴選出的建設項目順利開展。財政性資金向新工科建設傾斜,用于新工科大學或產業學院建設。鼓勵地方政府加大對駐在地工科大學和新工科學科進行資金投入。二是優化支出結構,完善本科高校生均撥款辦法,適當提高工科學科生均投入資金。三是鼓勵企業通過出資、出設備、出場地等方式,與工科大學聯合建設新型現代產業學院。

三、 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引進培養新工科高水平教師隊伍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是教育事業的第一資源,強教必先強師。要圍繞培育廣西工業科技人才、服務地方產業發展,進一步建強建優工科大學教師隊伍。一是提高隊伍建設要求。將新工科教師隊伍建設與前端人才培育和后端科技創新緊密結合,打造集“培養工科人才-開展科技創新-服務地方產業”職責能力為一體的教師隊伍。二是創新人才引培機制。在廣西大學等高校的工科學科試點更加靈活的人才引培機制和發展激勵措施,在新工科教師發展所需的教學實踐平臺、技術創新平臺、成果轉化平臺上給予更大的傾斜政策和經費保障。三是加大教師引培力度。重點補充地方主導產業布局所需的高水平專業教師,促進新工科大學成為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人才高地。鼓勵新工科大學建立制度化的教師工程實踐能力培育機制、搭建教師與行業企業人才共建共享平臺,為新工科大學深度參與和服務廣西各類重大工程、重點工程項目建立便捷通道。四是完善教師評價。強化新工科教師教育實踐、科技創新、地方服務能力的綜合評價,完善教師突破產業關鍵技術、解決重大工程技術難題的評價機制,激勵教師把論文寫在推動產業發展上。

四、 強化體制機制創新,構建新工科大學發展的良好生態

一是充分發揮廣西大學等“雙一流”建設高校引領帶動地方高校作用,深化落實高校辦學自主權,在管理體制上利用好“新工科”這塊試驗田,發揮教育評價“指揮棒”作用,探索建立多元化教育教學評價體系;聚焦辦學模式研究,推進高校綜合改革,建立符合新工科大學教育特點的人事考核評聘制度和內部激勵機制。二是高校從頂層設計上提升對“新工科”建設的趨勢研判、規劃統籌和協調推進能力,推進學院、基層教學組織的系統學習和研究,讓“新工科”教育理念深入人心,持續優化“新工科”教育生態,將“新工科”建設成果固化落實到每一個學生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并貫穿于學生成長成才的教育全過程,讓全體學生都成為“新工科”的參與者和受益者,將之培養為真正符合時代需求的工科人才。三是鼓勵高校創新教學方法,在教學方式上,聚焦產教融合,系統推進工程教育教學組織模式改革與創新。大力推進多主體共建共管共享的現代產業學院建設,深化產教融合,引導校企建立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優勢互補、協同高效的運行保障機制。四是在課程體系建設上,根據產業、行業、企業發展需求和外部反饋及時調整新工科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方案,構建更加合理、科學,并融知識、能力、心理、素養、人格為一體的課程體系和標準,進而促進新工科人才全面協調發展。

“新工科”建設的浪潮已經涌起,我們要把握好新工科建設的內涵,根據不同高校的學科優勢、地方工業基礎和產業發展特色,有針對性地推進工程教育改革創新,培養造就一批適應和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服務國家和地方經濟發展、產業轉型升級,提升國家硬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為早日建成教育強國貢獻力量。(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廣西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 韓林海)

編輯:李敏杰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午夜福利久久性色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五月天宝贝 | 制服丝祙第1页在线 | 一本大道之中文日本香蕉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秋霞 | 尤物福利在线观看永久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