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協商花開香北疆 同心聚力向未來>新聞動態
躬身為橋連山?!f委員助力京蒙協作群像速寫
有一種力量,叫攜手奮進;有一種溫暖,叫京蒙情深。在跨越上千公里、延續28年的坐標系中,京蒙協作,讓兩地結成水乳交融的情誼,成為東西部協作的典范。
2023年初,北京市政協與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創新開展了“京蒙協作 政協助力”行動,助推實施京蒙協作“六個倍增計劃”,推動京蒙在教育、醫療、農畜產品銷售、文旅、產業合作和科技創新等領域合作升級。作為這一行動的積極踐行者,有這樣一群政協委員,他們躬身為橋消弭山海間的距離,推進資源互通,構筑交流紐帶,詮釋著雙重身份下的雙重責任與擔當。
篤志職教,成就更多精彩人生
2023年11月18日,對于烏蘭察布市政協委員、內蒙古萬仕教育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萬宏軍來說,是尤為難忘的一天。內蒙古職教園區現場禮炮齊鳴、彩煙騰空,內蒙古衛生健康職業學院項目建設正式啟動。
“經過各方的支持努力,我們的項目被成功引進來,京蒙教育協作再次‘手拉手’,希望能為內蒙古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貢獻一份力量?!比f宏軍激動地說。
萬宏軍口中的“引進來”,源于一場“招企引?!毙袆?。
隨著職業教育在內蒙古悄然勃興,內蒙古自治區決定在烏蘭察布市察右前旗規劃建設內蒙古職業教育園區,誠邀全國各地符合條件的企業和學校參與職業教育園區投資建設和運營管理。
萬宏軍帶領團隊第一時間響應號召,利用在北京市優質的護理、中醫藥和康養職教資源,申請在內蒙古籌建一所醫藥類民辦非營利性全日制普通高等職業學校。
“‘北京向西一步,就是烏蘭察布’的區位優勢很有吸引力,再加上‘京蒙教育倍增計劃’這個大平臺,我們很有信心使學校立足烏蘭察布,服務內蒙古,融通京津冀,面向全中國?!比f宏軍介紹,內蒙古衛生健康職業學院初期規劃建設用地399.7畝,初期辦學規??扇菁{全日制在校生3000人,將開設護理、中醫康復技術、中藥材生產與加工等專業,圍繞產業辦專業,辦好專業促產業,真正實現產教融合、醫教協同、校企合作辦學。
項目初期,好多工作都是摸著石頭過河,萬宏軍經歷過一些困難。但他信心堅定、迎難而上,就像一匹“蒙古馬”勇往直前,不達目的絕不罷休。
萬宏軍笑著說,“我正好屬馬,教育工作者也不僅僅是一個職業、一份工作,更多的還是一種情懷與使命。”相比于“教師”“校長”“董事長”這些頭銜,萬宏軍更愿把自己定位為“創業者”,帶領團隊打造內蒙古職教新高地,成就更多精彩人生。
當好京蒙協作的見證人和落實者
“目前,北京8家醫院與內蒙古7家醫院進行協作,北京專家團隊‘一對一’扶持我們的神經內科、呼吸科、心血管外科等,有針對性地診治內蒙古老百姓的高發病、常見病。”2024年1月30日下午,自治區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第二場委員通道開啟,自治區政協委員、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郭欣君現場解讀醫療協作領域中的“京蒙樣板”。
“兩地協同推進內蒙古建設臨床重點專科、帶出一批專科人才、填補一部分技術空白?!睆尼t近20年的郭欣君成為“讓內蒙古老百姓在家門口看名醫,享受優質醫療資源”的見證人。讓郭欣君記憶深刻的是,一位75歲的基層患者,被確診為急性廣泛前壁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和心臟破裂,來醫院就診時生命體征極其不平穩?!霸诎藏戓t院專家的幫扶下,我們從死亡線上將他拉了回來,也極大提高了心臟中心對于這一類危重患者救治水平”,郭欣君娓娓道來。
“如今,我每周二上午都會與阜外醫院連線,進行重點學科會診、查房及病例討論。周末我就會去周邊旗(縣)醫院出診和授課。”2023年,郭欣君在和林格爾縣人民醫院內科培養了20多名學生,全年接診超33000人次,身體力行用所學回報社會、服務群眾。
郭欣君常說,打鐵還需自身硬。讓醫療人才“沉下去、留得住”是她一直以來著力調研求解的問題。在走訪多家基層醫院充分調研后,她提交了一份關于解決基層醫院人才流失問題的提案,呼吁為基層留住更多健康“守門人”。
架起農牧民走向市場的橋梁
“今年種啥?種多少?”春分前后,種瓜種豆。在包頭市九原區哈業胡同鎮的溫室大棚,包頭市政協委員、內蒙古潤宸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敏靈和鄉親們圍坐在一起,正商量著今年的地怎么種。
“這些蔬菜可是要供往北京大市場的,一定要保證品質,不要砸了咱內蒙古的招牌!”張敏靈向鄉親們分享好消息的同時,積極幫助大家解決春耕生產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2023年11月底,為了響應“京蒙協作 政協助力”行動,張敏靈跟隨包頭市政協調研組來到北京市豐臺區、通州區及新發地農畜產品批發市場學習對接。在兩地政協助推下,新發地與張敏靈的公司簽訂了2億元的購銷協議。
在張敏靈看來,接到這樣的訂單是榮幸,也是沉甸甸的壓力與責任。他要利用好公司培育、種植、銷售、配送于一體的服務優勢,讓內蒙古農牧民享受到豐收的甜蜜,也要讓更多綠色優質農畜產品豐盛北京市民的餐桌。
一直以來,張敏靈致力于打造聯結農牧民和市場的綜合性農業服務企業。一方面,他對農產品的質量把控有著嚴格的要求?!笆諆r我們總是比市場價高出一分錢,為的就是保證質量,做老百姓吃得起的放心產品?!绷硪环矫?,他創新引進線上采購管理系統,在消費需求和優質農產品兩者之間搭建起了一條持續、穩定的銷售通道。作為包頭市政協委員,張敏靈先后提交了《將包頭本地蔬菜等農產品放入保鮮庫錯峰銷售的建議》、《增運力 降成本 暢通農副產品產運銷》等提案和社情民意,務實接地氣的意見建議受到廣泛關注。
作為農民子弟,張敏靈一直在思考,能為鄉村振興做點什么。他先后為烏蘭察布市察右中旗黃羊城村、阿令朝村捐助近10萬元的糧油產品,出資15萬余元收購固陽縣農副產品,企業目前各類捐款已達300多萬元。
揚起京蒙協作文藝之帆
“我和草原有個約定,相約去訴說思念的情?!?023年5月7日下午,自治區政協委員、內蒙古青年歌手烏蘭圖雅在北京民族劇院,用一句經典歌詞向媒體和首都觀眾推介內蒙古經典歌曲演唱會《我和草原有個約定》,希望通過一首首耳熟能詳的草原歌曲,唱出草原人民的心聲,讓更多的人感受到草原人民的熱情。
作為一名新時代文藝工作者,烏蘭圖雅一直積極為京蒙協作鼓與呼。她參與了內蒙古自治區與中央企業深化合作座談會,傾情為家鄉代言,用歌聲吸引更多的企業家走進內蒙古、了解內蒙古、愛上內蒙古。她參與“亮麗北疆·精彩內蒙古”優質綠色農畜產品推薦季活動直播,如數家珍般地為廣大網友介紹內蒙古的特色美食和四季美景。直播中,烏蘭圖雅身著蒙古族服飾,令北京電視臺的主持人直呼好看有特色。她化身資深的非遺文化推廣人,邀請大家一同體驗內蒙古民族服飾的“時尚”魅力。
烏蘭圖雅感言,自己是從內蒙古走出去的草原姑娘,有責任有義務推動家鄉的文旅發展,讓更多的人了解北疆文化,愛上新時代的內蒙古。2024年內蒙古兩會上,她提交了一份推動文體旅產業融合發展的提案,建議以“智庫+”模式,形成智庫專家與職能部門、調研基地、媒體聯合工作機制,對新時代創新文化做出新提煉,助力打造“北疆文化”品牌,帶動文旅產業吸引力。
“文藝志愿者”是烏蘭圖雅的微信昵稱。多年來,她廣泛參與下基層“到人民中去”“圓夢工程”等上百場文藝志愿服務活動,已經習慣了進村入戶,與鄉親們嘮家常、話生活。在公益演出中,她從來不嫌山高路遠、車馬勞頓。她覺得,在群眾真摯的眼神和熱烈的掌聲中,她找到了新時代文藝工作者的最高價值。
讓鄉村開出“產業花”結出“幸福果”
初春時節,走進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簡稱阿旗)烏蘭哈達鄉溫都爾呼舒村的食用菌示范基地,處處是一派繁忙的生產景象。38棟溫室大棚里,一朵朵羊肚菌破土而出,菌蓋飽滿肥厚、菌柄光滑如玉、菌香沁人。
“這是京蒙協作幫扶阿旗深入實施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弊灾螀^政協委員,阿旗旗委副書記、旗長陳虎男介紹,阿旗與北京市昌平區結對共建以來,始終將鄉村產業發展作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根本之策,借助昌平區資金、技術、市場等要素優勢,因地制宜推廣發展食用菌產業,建設集培植、加工、銷售于一體的食用菌產業鏈,每年可實現產值 4000萬元。
草莓育苗種植也是陳虎男力推的重點產業。他利用昌平區在鮮食草莓領域的品牌優勢,和阿旗的地理位置與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等自然環境優勢,投入協作資金在雙勝鎮建成日光溫室、春秋棚、玻璃溫室等145棟,年可培育草莓種苗900余萬株,著力打造“北京優質草莓苗培育供應基地”。
“這里以前是一片荒蕪的鹽堿地,如今卻成了‘香餑餑’,變成了村民的‘甜蜜事業’,鄉親們別提有多高興了?!彪p勝鎮三座山村黨支部書記孫玉剛笑著說。
陳虎男深知,招商引資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源頭活水、重要引擎。他積極到北京企業宣傳推介、對接洽談,采用“政府+經營主體+農戶+企業訂單”的經營模式,將食用菌和草莓“一菜一果”龍頭企業引入阿旗,為產業發展增添振興雙翼。
2023年8月,陳虎男密切關注昌平區汛情動態,積極了解受災地區實際需求,牽頭組織有關部門緊急調撥小米、大米、白面、牛奶等價值30萬元物資,傾心相助昌平區部分受災地區抗洪救災,傳遞深情厚誼。
陳虎男說,京蒙協作為阿旗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讓政協委員找到了履職盡責的應用場景,將著力推動援助項目落地落實、產業合作提質提效、兩地交流走深走實,以實際行動和成效造福人民。
用科技將“燙手山芋”變成 “寶貝疙瘩”
玉米是突泉縣的主要農作物,可每當收獲季節之后,燒不得又沒處扔的玉米秸稈卻成了“燙手山芋”,讓鄉親們很是煩心。
致力于生物領域研發工作的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航天恒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海明,帶領公司團隊來到突泉縣調研,為解決這一“老大難”問題提供了新辦法——利用生物技術進行秸稈處理,將秸稈化身成為牛羊愛吃的“營養餐”。
在突泉縣養殖專業合作社,幾個大圓垛的塑料袋內裝的是發酵好的秸稈飼料,它也被通俗地叫作“酒糟”?!耙郧拔覀円材糜衩捉斩捨古?,牛只吃葉子不吃稈。而發酵的飼料,牛吃得可香了。”當地農民算了一筆賬,一頭牛一天要吃30斤飼料,比較一算,光成本一年就能省下三四萬元。
“科技+秸稈”還可以變身“清潔能源”。
“以前燒煤還得掏灰、生爐子,自打用上這個燃料,產生的灰少,取暖效果一點都不差?!蓖蝗h太平鄉白廟子村村民王玉成介紹。
王玉成所說的清潔燃料就是劉海明通過科技手段,將秸稈燃料基質塊產業化,制成高密度新型環保生物質燃料代替煤炭。在內蒙古漫長的冬季,使用這些環保燃料,可以節約能源,減少環境污染,也為當地農民節省了一筆不小的開支。
當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一切都有可能。劉海明帶領公司與內蒙古三陽牧業有限公司建立幫扶合作關系后,走出了一條因地制宜助力鄉村振興的有效路徑,讓原本“一文不值”的玉米秸稈“身價”暴漲,也變成了農戶致富的“寶貝疙瘩”。
“作為北京市的高科技企業,我們要響應號召,拿出北京智慧,為鄉村振興、農民致富提供科技、人才的有力支持?!眲⒑C鬟@樣說。(李海鑫)
編輯:付振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