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公益>聚焦
民進中央建議:推動構建高質量孤獨癥關愛支持體系
第17個“世界孤獨癥日”公益宣傳活動在北京市平谷區金海湖碧波島景區舉行?;顒佑善焦葏^殘疾人聯合會主辦,平谷區小雨滴兒童行為矯正中心、北京市小雨滴社區青少年成長促進中心承辦,旨在喚起社會公眾關注孤獨癥群體,為他們創造更加包容有愛的環境。 本報記者 賈寧 攝
他們有著明亮的眼睛,卻不愿和你對視;他們有著動聽的嗓音,卻難以和你交流;他們并非不愿與他人互動,而是需要我們以更加耐心和理解的方式與他們溝通……他們,是孤獨癥患者,也被稱作“星星的孩子”,一人一個世界,獨自閃爍。
4月2日是“世界孤獨癥日”。有關數據顯示,我國孤獨癥患者已超過1000萬人。面對這一發生于兒童早期的廣泛性發育障礙疾病,如何給予孤獨癥患者足夠的關愛、支持與幫助,為他們營造一個更加溫暖、更加包容的社會環境?不僅來自社會的公益力量腳步不停,全國政協委員也在為孤獨癥患者及其家庭的迫切需求積極發聲。
——編者
我國近年來對孤獨癥康復教育事業高度重視,孤獨癥患者的社會保障和服務水平持續提升。然而由于起步較晚等因素,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民進中央提出,這一領域尚存在政策不完善、行業痛點多、人才缺口大等問題短板,亟須從“粗放模式”向高質量發展轉變。
在走訪調研中,民進中央發現,我國孤獨癥全周期關愛支持體系尚不完善。康復教育服務以0—6歲患者為主,6歲以上患者很難在義務教育機構享受融合教育,又很難找到市場化的大齡孤獨癥患者服務機構。絕大多數大齡孤獨癥患者不得不終身依賴家庭,家長年邁或去世后沒有社會化的解決方案可供選擇,成為孤獨癥患者家庭的“終極焦慮”。
此外,我國孤獨癥康復教育行業尚無國家統一標準,服務機構、從業資格、干預方法、服務質量等方面標準不完備,無法有效促進行業機構提供高水平規范化服務,行業主體良莠不齊,從業人員隊伍短板突出,專業化人員流失率高,服務模式和干預方法缺乏科學指導,干預效果不盡如人意。
與此同時,孤獨癥關愛體系建設規劃缺乏系統性。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尚未出臺針對孤獨癥關愛支持體系建設的專項規劃,出臺相關政策的地區也大都只針對孤獨癥兒童的關愛服務,缺乏科學縝密、系統全面、著眼長遠的孤獨癥患者全周期關愛支持體系建設規劃布局。
圍繞存在的問題,民進中央建議,首先是要加強政策示范,完善孤獨癥關愛支持體系建設。
具體而言,建議0—6歲康復補貼擴大政策覆蓋面,從加大篩查力度、嚴格確診標準、簡化補貼手續、納入“一網通辦”等著手,推動政策應享盡享。在義務教育階段,著力破除融合教育困境,依托領軍機構開發融合教育的方法和路徑,加強頭部機構向普通學校、特教學校、職業學校資源輸出、提供整體性解決方案支撐。支持大齡孤獨癥服務機構加快發展,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促進大齡孤獨癥患者的托養服務和家庭支持服務。著力于大齡孤獨癥患者的職業素養和技能培訓,加強特殊崗位和就業機會的開發,探索建立庇護性就業機制,多措并舉開辟孤獨癥患者就業新路徑。
其次是加強標準引領,建立孤獨癥康復教育服務標準體系。鼓勵部分地區先行先試,系統建立地方標準,引領和促進全國標準形成,推動孤獨癥服務行業的規范化、標準化、專業化升級。相關部門加強引導支持,協同更多機構和組織共同推動標準建設。
民進中央還建議加強規劃牽引,制定全國孤獨癥關愛支持體系建設專項規劃。在全國建立引領示范樣本,在已有基礎上謀劃長遠發展目標、豐富政策框架、細化行業發展路線圖,逐步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孤獨癥診斷干預、關愛服務、支持保障體系。
編輯:王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