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農業>美麗鄉村
豫劇“出圈”背后的創新傳承密碼
近日,河南豫劇院青年團在山東省濟寧市嘉祥縣紙坊鎮隋莊村演出,6天10場大戲場場爆滿,吸引觀眾達40多萬人次。臺上出將入相,臺下滿堂喝彩,村民們拖家帶口來看戲,盡享這頓家門口的“文化大餐”。
河南豫劇院青年團為觀眾演繹《穆桂英大破天門陣》《對花槍》《白蛇傳》《穆桂英掛帥》等經典劇目,引人入勝的劇情感染著現場每一位觀眾。
作為中國第一大地方劇種,豫劇擁有167個專業院團、2100多個民營院團,遍及河南、河北、山東、山西等十多個省市區。早在2006年5月,豫劇就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同時,豫劇借助國際文化交流平臺和現代媒介傳播方式,走出國門、走向世界,赴俄羅斯、法國、荷蘭、哈薩克斯坦等國家進行文化交流和演出,被贊譽為“東方詠嘆調”“中國歌劇”。
傳承創新是豫劇長盛不衰的動力。近年來,河南豫劇院青年團演出作品頻頻“出圈”,先后復排、創新編排了多部優秀劇目;高度重視青年人才培養,涌現出一大批優秀豫劇表演藝術人才;秉承“戲比天大”精神,感召激勵一代代豫劇傳人。去年7月,一段“40攝氏度高溫下,豫劇演員身披厚甲為鄉親唱戲”的視頻沖上熱搜,此為河南豫劇院青年團在安陽縣北郭鄉演出時的場景。這不僅是對“戲比天大”精神的傳承,也彰顯出群眾對傳統豫劇文化的喜愛。
植根人民是豫劇擁有廣泛群眾基礎的關鍵所在。為創演好青春版豫劇《焦裕祿》,讓戲更“入味”,河南豫劇院三團的演職人員親赴蘭考,扎根鄉村尋找創作靈感,與父老鄉親同吃同住同勞動。
政策支持為豫劇興盛提供堅實保障。實施豫劇振興工程、扶持豫劇精品劇目創作、完善豫劇人才培養和保障機制、組織開展“戲曲進鄉村”“戲曲進校園”“中國豫劇優秀劇目北京展演月”等活動,讓豫劇傳承創新事業更有底氣。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新形勢下,需要堅持揚棄繼承、轉化創新,保護、傳承與發展并重,與時俱進、植根人民、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健全體制、建強隊伍,才能更好形成豫劇活起來、傳下去、出精品、出名家、出效益的生動局面,更好讓豫劇藝術更好綻放魅力、繁榮興盛,讓以豫劇為代表的“河南戲劇現象”蓬勃壯大、聲聲不息。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