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理論研究與實踐
必須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黨的民族工作主線
習近平總書記在《完整、準確、全面貫徹落實關于做好新時代黨的統一戰線工作的重要思想》一文中,把關于做好新時代黨的統一戰線工作的新思想、新論斷概括為“十二個必須”。其中,“必須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黨的民族工作主線”是中國共產黨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方位,在民族工作領域作出的部署。這項部署既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確保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順利實現的堅強保障。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民族團結之本
中華民族是中華大地上各民族及其先民在5000多年共同開發祖國錦繡河山、共同書寫祖國悠久歷史、共同創造中華文明的歷程中交往交流交融形成的民族實體。在千百年共同奮斗的歷史歲月中,各民族共同培育、傳承了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形成了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的中華民族優良傳統。近現代以來在共同反侵略、反分裂的斗爭中,各民族“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中華民族意識開始覺醒,轉化為團結在中國共產黨的周圍,共同投身中華民族獨立解放、革命建設和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各族人民血流到了一起、心聚在了一起,團結統一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空前增強。
中共十八大以來,黨順應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客觀趨勢,創造性地提出了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創新推進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新戰略。在2021年召開的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全面闡述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歷史必然性、現實針對性、極端重要性,強調“必須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是要引導各族人民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推動各民族堅定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度認同,不斷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維護國家統一之基、鞏固民族團結之本,凝聚共同奮斗的力量之魂。重視中華民族大團結,是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正確道路的重要內容。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反復強調,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要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讓各民族在中華民族大家庭里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在2021年召開的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只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構建起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堅固思想長城,各民族共同維護好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才能有效抵御各種極端、分裂思想的滲透顛覆,才能不斷實現各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各民族根本利益”。
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
回顧中國共產黨黨史可以看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是中國共產黨人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立足于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演進格局,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探索的一條各民族平等聯合、走社會主義道路、共同當家作主、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回顧黨的百年歷程,黨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和中共二十大報告都反復強調,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正確道路,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不斷推進黨的民族工作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發展。
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就必須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推動各民族共同當家作主。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確保黨中央政令暢通、確保國家法律法規實施;有序推進協商民主、全過程人民民主,擴大各族群眾政治參與,進一步推動各族人民共同當家作主、依法治國,不斷提高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能力和水平。
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就必須堅持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推動各民族共同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一個民族也不能少”。新時代民族工作已全面融匯到“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高質量發展格局中,在差別化區域支持政策帶動下,民族地區正在從現代化建設的“邊陲”躍升為“一帶一路”上“互聯互通”的“前沿”。與此相適應,我國已經進入各民族大流動、大融居的時代,越來越多的各民族同胞走出家鄉在全國各地務工經商、居住生活,各民族共居共學、共事共樂,所有改革發展都彰顯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意義。
立足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不斷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在建設物質文明的同時,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不斷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是新時代文化建設的重要任務。
中華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是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在2014年召開的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長遠和根本的是增強文化認同,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積極培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2019年召開的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指出,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推動各民族文化的傳承保護和創新交融,樹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形象,增強各族群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在2021年的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必須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使各民族人心歸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團結奮進的強大精神紐帶”。在2023年10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要著眼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不斷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這些重要論述表明,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承擔不斷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重要使命。
新征程上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導,深刻理解把握中華文明的五個突出特性,深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講好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形象孕育的中華民族一家親故事。除了闡釋和弘揚各民族維護團結統一的愛國主義精神,還要講述好近現代以來各族兒女投身中華民族革命解放與發展進步事業中體現出來的革命精神和改革創新精神。特別是構建和運用中華文化特征、中華民族精神、中國國家形象的表達體系,把“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潛移默化地根植各族群眾血脈深處,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奠定堅實的精神和文化基礎。
總之,必須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黨的民族工作主線,使全國各族人民緊密團結在黨的周圍,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牢固樹立“四個與共”的核心理念,不斷增強“五個認同”,在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的道路上,萬眾一心向前進。
(作者沈桂萍系浙江大學國家制度研究院研究員、暨南大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基地研究員)
編輯:王亦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