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羅韋
★新聞背景
2023年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十周年,也是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實踐充分說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順應了人類發展進步潮流,符合各國人民共同利益,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同。
“醫療外交一直是中國走向世界的關鍵領域。”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副院長邢念增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到2024年,中國援外醫療隊派遣已超60年,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最生動的實踐,在國際社會產生了重大影響并贏得了良好聲譽。
邢念增表示,加強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醫學交流合作,有助于進一步融入全球醫療衛生體系,在醫療外交過程中推動我國創新藥械和藥品監管體系走出國門,不斷提高我國援外醫療服務質量,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
邢念增建議,國家出臺專門的戰略規劃,加強部門聯動、統籌布局,將醫療、醫藥與醫療器械走進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納入外交話題,探討建立創新藥械“走出去”聯席工作機制;由政府組織搭建更多具有影響力的國際交流合作平臺,鼓勵支持學術組織以不同層次、不同學科、不同規模、不同形式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行醫學交流合作,如舉辦學術會議、進行實地手術演示和教學查房等,也可接收共建國家的學員到我國進行培訓。
“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多是發展中國家,醫藥衛生建設較薄弱,一些國家大量臨床急需產品需求尚未被滿足且當地醫生缺乏相關疾病的用藥經驗。”邢念增建議,建立臨床急需產品清單,全面梳理我國已有產品滿足適應癥人群情況,并在援外醫療救助中優先使用本土創新藥品,培育受援國對我國創新藥品和醫療服務能力的科學認知,在合作共贏中逐步增強信任。
邢念增建議,有關部門優化政策措施,鼓勵支持企業結合自身產品特征和目標市場情況探索“出海”的可行路徑;有關產業主體增強發展信心,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在不斷呼吁和努力中促成國內外醫藥行業民間交流合作,加深彼此之間的了解和認同,讓共建成果實實在在惠及各國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