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5日電 題:以新質生產力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指引方向、指導實踐
新華社記者
習近平總書記5日下午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出席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和會外干部群眾深入學習領會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表示要牢記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把握好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精髓要義,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新征程上再建新功。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
“‘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是忽視、放棄傳統產業’。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明了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方向,是對發展實體經濟的重要指導。”河鋼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王蘭玉代表說,河鋼集團將搶抓機遇,堅持以技術創新推動產業創新,不斷提升產品競爭力,賦予鋼鐵材料新的價值內涵,加快推進高質量發展。
“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對于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重要要求,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黨委書記曲永義委員表示,當前,各地要在緊緊扭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的基礎上,統一規劃并統籌好產業布局,因地制宜、先立后破,循序漸進發展新質生產力,避免一哄而上造成資源浪費和新的過剩產能。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王立坤說,面對全球創新浪潮,發展新質生產力,進而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能夠助力我國企業在全球產業結構調整中開拓制勝新賽道。我們要咬定創新不放松,及時將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具體產業和產業鏈上,推動更多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本源量子計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郭國平代表帶領團隊研制的中國第三代自主超導量子計算機“本源悟空”今年初正式上線運行,量子計算機的整機運行效率大為提升。
“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我們必須搶抓機遇,加大創新力度。我們將按照總書記要求,通過加強基礎研究、人才培養與引進、加強產業協同和優化政策環境等策略,推動量子計算科研與各行業融合發展,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推進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大力量。”郭國平說。
“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發展新質生產力,傳遞出加快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鮮明信號。”廣西百色市委常委、副市長李玉成說,百色將因地制宜以科技創新不斷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推動鋁產業、林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培育壯大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同時激發各類經營主體的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支持企業智改數轉,加快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深度融合。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又一個重要年份。持續全面深化改革,方能不斷激發發展的內生動力和活力。
5日下午,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高紀凡代表在現場聆聽了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總書記提出‘要謀劃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舉措’‘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我感到非常振奮。”高紀凡表示,天合光能將發揮創新引領作用,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創新,助力國家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我國光伏產業成為更具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堅定不移深化改革,增強發展內生動力,民營企業持續發揮著重要作用。黑龍江省總商會副會長、博發康安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陸曉琳代表說,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高度重視民營經濟發展。總書記此次再次強調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必將激勵廣大民營企業持續修煉“內功”,以高質量發展塑造獨特優勢,為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貢獻力量。
當前,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依然存在,需要持續深入實施區域重大戰略,開辟增長新空間。
習近平總書記在審議中對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等提出要求。江蘇南通市委書記吳新明代表表示:“南通將切實貫徹落實總書記要求,發揮好地處長三角中心區的地理優勢,更好融入新發展格局,聚力共建長江口產業創新協同區,加快跨江融合、打造重要支點,更好服務上海龍頭帶動,促進長三角南北兩翼協調發展,助推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吉林省白城市市長楊大勇代表說,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白城更好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指明方向。“瞄準長期城鄉二元格局形成的差異化、不均衡問題,今后我們要堅持城鄉融合、區域協調發展,加快構建全域城鎮化、城鄉一體化的現代城鎮體系,釋放未來發展新潛力。”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需要著眼高質量發展狠抓落實、匯聚合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繼續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提振全社會發展信心。作為民營企業的代表,我們要認清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發展大勢,帶頭聚精會神扎根實業謀發展,為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全國政協常委、賽力斯集團董事長張興海說。
“黨員干部首先要堅定信心、真抓實干”,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讓新疆喀什地區莎車縣巴格阿瓦提鄉黨委書記逄子劍代表深感責任重大。“我們將進一步強化黨的領導作用,鞏固主題教育成果,提振干事創業的精氣神,緊緊圍繞增加農民收入這個中心任務,廣辟增收門路,讓群眾錢袋子越來越鼓、日子越過越好。”
江蘇張家港市永聯村黨委委員、永合社區黨委書記秦歡表示,將按照總書記要求,持續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健全社區治理體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美麗新鄉村,讓老百姓過上更加美好的高品質生活。(記者韓潔、孫少龍、葉昊鳴、郁瓊源、柯高陽、魏玉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