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農業>品牌興農
百合花開 凌源領“鮮”
——遼寧省凌源市以百合品牌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
沈陽農業大學農業品牌研究中心主任楊肖麗(左二)與團隊在百合花大棚里。
“大棚里有試種的十幾個百合品種,哪天也離不開人。”初一一大早,梁曉偉就急匆匆地回到凌源市的科研基地百合大棚里。在遼寧北票長大的她是沈陽農業大學在讀碩士研究生,因為要與團隊助力凌源百合產業發展,這半年來她成天在棚里侍弄百合,已成長為合格的“百合媽媽”。
在百合大棚、凌源百合交易市場、“凌源百合品牌館”的直播間,都能看到梁曉偉及其團隊成員的身影。這是一支由沈陽農業大學7名博碩士研究生組成的團隊,在他們的努力下,品牌引領產業升級的引擎作用得以充分發揮。
凌源百合是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近年來凌源市委市政府大力扶持百合產業,凌源花卉產業被省政府確定為“一縣一業”重點扶持產業,凌源還被評為“中國百合第一縣”,享有“北方花都”的盛譽。截至2023年底,凌源花卉種植面積達2.5萬畝,年產鮮切花2.91億枝,花卉產值突破10億元,百合切花產量占國內市場份額的30%。
凌源市市長張殿成表示,遼寧正在著力打造現代化大農業發展先行地,要把凌源百合這個土特產做優做強,全面推動凌源市優勢主導產業“數字化、品牌化、市場化和國際化”高質量轉型升級,進一步擦亮“北方花都”名片。
培新品,補短板,打造百合全產業鏈
百合花開迎新春,春節期間也是凌源市宋杖子鎮范杖子村花農們最為忙碌的時間。“春節前后是百合花上市的旺季,得益于宋杖子鎮設施農業產業聯合黨委幫助我們提高種植技術,一畝地的百合收益要增加1萬多元。”范杖子村的花農孫成邊忙著打包花束邊向記者介紹他家的百合花種植情況。
2023年5月,宋杖子鎮黨委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以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范杖子村為核心,吸納周邊宋杖子村、段杖子村、北房身村組建跨村設施農業產業聯合黨委。產業聯合黨委根據農民需求“對癥開方”,開展各種農業專業技術培訓,向農戶傳授先進種植經驗。對資源先行整合,實現百合育苗、試種、推廣、銷售的完整產業鏈條。
“百合一枝花,科技來當家”,新種質創制是花卉產業的核心競爭力所在,國家大宗蔬菜產業技術體系花卉栽培技術崗位科學家、沈陽農業大學教授孫紅梅率領團隊在凌源長期致力于構建現代花卉育種體系,培育了大量優質百合種球,構建了以百合優質高效栽培技術為導向,以先進技術體系為支撐的現代化花卉產業發展模型。
“為擺脫東方百合、OT百合種球全部依賴進口情況,我們加強與科研院所協作,與沈陽農業大學、遼寧省農科院等單位合作攻關,成功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百合新品種10余個,已小規模用于生產推廣,凌源成為國內極少數具有花卉種球國產化研繁能力的地區之一。”凌源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劉小功向記者說。
為解決北方冬季寒冷天氣下鮮花快遞單件運輸難的問題,2023年12月13日,遼寧省首趟開往長春的“鮮花高鐵”在凌源牛河梁高鐵站正式開行。這讓凌源的鮮花可在當日或次日上架目的地市場,前往北京、沈陽、大連、鞍山、哈爾濱、鄭州等方向的高鐵也將陸續開行,年運量預計達到35萬枝。
隨著花卉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凌源市加快打造集科研、生產、加工、交易、運輸、銷售和社會化配套服務為一體的花卉全產業鏈,培育“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產業化生產大格局,以龍頭企業為主導,延長、整合產業鏈,對花卉產業進行深加工,積極構建花卉全產業生態。
提品質,惠花農,創建現代農業產業園
從種植百合到賣種球再到成立農業科技公司,凌源市凌美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洪實現了他從種植者到經紀人到企業老總的“三級跳”。與百合打交道20多年,趙洪對百合花的產業前景依然看好,利用種植百合與當經紀人賺到的錢,去年他投資建設了10棟占地面積100畝的大棚并成立公司繼續深耕百合產業。
“我們所在的小城子鎮小城子村是凌源現代農業產業園的核心地區之一,這個產業園是以百合花為主的花卉產業園,我們也享受了產業園的補貼政策。”趙洪向記者介紹,新建的大棚自動化程度較高,公司是凌源市首批規模化專業化切花種植企業,主要開展優質百合、郁金香等品種引種、試種、推廣和大規模切花生產。
立足特色花卉產業,凌源于2021年4月以球宿根花卉產業為主導產業獲批創建凌源市國家現代農業(花卉)產業園。圍繞國家現代農業(花卉)產業園建設,凌源市出臺一系列惠農補貼政策,促進凌源花卉產業全產業鏈提質升級,推動花卉產業加快發展。
為解決凌源地區花農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在凌源市政府的支持下,2021年建行凌源市支行推出了新產品“遼農優產貸”,該產品為純信用貸款,具有額度循環使用、不使用不計息的特點。截至2023年末,建行凌源市支行累計為花卉種植類農戶發放貸款111筆,授信金額2864.32萬元。
凌源市是傳統農業大市,生產條件得天獨厚,農業資源豐富多樣,是我國重要的球宿根花卉生產基地。在產業園的帶動下,凌源的球宿根花卉產業已成為廣大農民增收致富的首選項目和重要來源,球宿根花卉遠銷全國各地,2022年僅此一項促進農民人均增收5000余元。
以球宿根花卉為主導產業,以現有規模化種植為基礎,通過“生產+加工+科技”的融合凝聚,實現品種優良化、種植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科技集成化,凌源將現代農業產業園打造成面向東北亞地區的國際花卉交易中心、國家球根花卉種球研發基地、國家花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北方鮮切花生產示范基地。凌源市也先后獲得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中國百合第一縣、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首批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等諸多榮譽。
創品牌,樹形象,“北方花都”名副其實
凌源百合因株型勻稱、花色純正鮮艷、瓶插期長等特點深受各大經銷商、消費者喜愛。然而如何進一步提升凌源百合的品牌形象,將種植優勢轉化為商品優勢?自2021年起,凌源市政府與沈陽農業大學農業品牌研究中心合作,凌源百合開始走向品牌化之路。
沈陽農業大學農業品牌研究中心主任楊肖麗認為,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是系統工程,需要地方政府、科研院所、協會、生產者、渠道商、消費者、第三方企業等協調行動,形成區域公用品牌下產業鏈條的閉環運行。
凌源百合品牌的發展離不開一群學農愛農為農服務的年輕人的辛勤付出,他們深入百合產業,全面探索和嘗試以“凌源百合”區域公用品牌引領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模式。從品牌LOGO、IP形象、系列包裝等品牌系統設計入手,制定凌源百合品牌標準,到基地全生產過程質量把控、物流運輸保質保效,再到依托新媒體進行品牌短視頻制作推廣,以及品牌百合直播宣推、線下商超對接,無不傾注了這群沈農學子的心血和汗水。
團隊成員紛紛表示,非常榮幸能參與到“凌源百合”區域公用品牌的打造過程中,親身經歷后切實體會到了一名“新農人”的不易,也深切感受到品牌打造對產業振興、對種植戶的重要意義,堅信以區域品牌引領產業轉型升級的道路是走得通的。
凌源市全力支持“凌源百合”區域公用品牌打造,已舉辦五屆凌源百合節,2022年凌源百合節入選全國100個豐收節慶特色活動;建成中國百合博覽園,榮獲“文旅惠農”全國首批專項典型案例。凌源百合被央視評為“最受消費者喜愛的最具魅力農產品”。2023年凌源百合走上央視“好物節”舞臺,為更多人知曉。
“目前凌源百合的品牌效應逐步顯現,產業園創建了‘凌源花卉’‘第一枝花’等知名花卉品牌10余個。”多年支持凌源花卉產業發展的中國園藝協會球宿根花卉分會副會長、遼寧省農科院花卉所所長屈連偉向記者介紹,凌源花卉產品市場占有率、品牌影響力居同行業前列,全市從事花卉相關工作農戶1.8萬戶近3萬人,凌源花卉產業已成為鄉村振興的主導產業、共同富裕的“美麗事業”。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