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大家談
破題“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關鍵在構建長效機制
養老服務牽涉千家萬戶。在人口老齡化加劇背景下,這一問題更顯突出。而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則是制約養老服務的一個根本問題。去年歲末,民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2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進行全方位制度設計,直面問題,直擊痛點,意義深遠。
《意見》著重從四個方面對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作了破題:一是解決“養老服務人才從哪里來”,破“養老服務人才短缺”之題。《意見》堅持從供給側入手,針對養老服務類型層次多樣、跨領域交叉融合、實踐性強等特點,明確提出打破學歷、年齡、身份、地域等限制,在實踐中廣納人才、培養人才、凝聚人才,燒旺人才“薪火”,有力支撐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二是解決“養老服務人才如何用”,破“養老人才分布不均”之題。《意見》堅持以用為本、以崗礪才的用人導向,從崗位設置、用人機制、規范管理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動用好人才,實現人盡其才、才盡其用。三是解決“養老服務人才評價機制如何建”,破“養老人才專業能力不強”之題。《意見》首次提出以養老護理員為試點,完善養老服務技能人才職業技能等級制度,健全養老服務技能人才職業技能等級社會化認定機制,進一步明確了養老護理員等養老服務技能人才的技能等級、評價主體、評價管理、評價結果使用等關鍵性問題。四是解決“養老服務人才如何留”,破“養老人才留不住”之題。《意見》從薪酬待遇、關愛支持、褒揚激勵等方面提出相關政策措施,推動建立“拴心留人”制度機制。
近年來,全國不少地方在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方面積極探索,形成了一些好的經驗和做法。如在完善養老服務人才保障激勵方面,對通過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的養老護理員,給予一次性崗位補貼,對在連續從事養老護理崗位工作滿一定年限的普通高校和職業院校畢業生給予一次性入職獎勵,建立月度養老護理員崗位津貼制度;在養老服務人才培養方面,地方民政部門聯合高校合作共建養老服務專門院校,打造人才培養基地、實習實訓基地、政策研究基地,探索建立養老護理職稱體系等,這些為《意見》的落地見效提供了堅實基礎。
搞好養老服務,功在家,利在國。政策制度的生命力在于貫徹執行。抓好《意見》落實工作,關鍵是要構建長效機制,嚴格貫徹執行,讓國家政策發揮最大效益。具體來說,要突出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健全人才體系。構建涵蓋養老服務身體照護到精神護理、基礎照料到專業服務、外圍配套到核心管理的多層次系統化的人才體系框架,打造養老服務研究人才、管理人才、服務人才、后勤保障人才和志愿服務人才等“五支隊伍”。
二是優化有效供給。挖掘養老服務領域就業崗位,落實就業扶持政策,吸納有勞動能力的農村轉移就業人員、城鎮登記失業人員、未就業大中專畢業生等重點就業群體到養老服務崗位就業。落實工資、崗位補貼增長機制,增強從業人員入職吸引力和從業穩定性。支持養老服務機構與家政、物業、醫療護理等機構通過協議合作、共同培訓等方式,引導有意愿的人員經過培訓轉型為養老服務人才,鼓勵社會工作師、健康管理師、營養師、醫療護理人員提供居家社區養老服務。
三是規范評價工作。拓寬養老服務專業人員職業發展空間,更好發揮評價“指揮棒”作用,通過開設技能工作室、實訓基地等方式持續提升養老護理員技能水平,增強養老護理員職業吸引力。做好養老護理專業技術職稱評定工作。按規定落實現有養老護理員崗位補貼、入職獎勵、特崗津貼等各項獎補政策。
四是加大宣傳力度。組織舉辦養老護理員技能大賽,對獲獎選手按規定授予相應榮譽稱號,并晉升相應職業技能等級。鼓勵養老服務企業集團化、連鎖化發展,拓寬從業人員職業晉升發展空間。開展“最美養老護理員”“優秀養老機構院長”等典型選樹活動,提升養老服務人員職業榮譽感和社會認同感。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我們要緊緊抓住《意見》發布契機,推進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為養老服務各類優秀人才厚植大有可為、大有作為的熱土良壤,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不竭智力支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積聚磅礴合力。
(作者盧敏,系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江蘇省委會副主委、無錫市委會主委、無錫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編輯: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