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講好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故事>河北
“我的‘山楂樹之愿’實現了!”
人民政協網承德2月8日電(記者 李木元 周佳佳 陳姝延 劉乙潼 汪凱 徐康輝 李玉禎)“也不知道咱今天種的這一片樹,最后能成活多少呢?羅書記,到時候摘果子了,你還在咱們村里嗎?我們可得一起嘗嘗……大家一邊熱火朝天地干著活,一邊其樂融融地說著玩笑話。”
“承載著全村希望的山楂樹苗已經種下,愿它們全部成活、茁壯成長。屆時,我的駐村工作應已結束,身在北京了,但我一定會回到這里,看看這片生機盎然之地,嘗嘗枝頭酸中帶甜的果,找找當初開墾建設的夢,憶憶栽種樹苗之時的愿……”
……
1月24日上午,“講好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故事”網絡主題采訪活動記者團走進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在與民建中央在豐寧掛職干部,豐寧縣委、縣政府及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座談交流時,民建中央宣傳部四級調研員羅鋒給大家念了兩段自己2019年在豐寧滿族自治縣黃旗鎮樂國窩鋪村駐村時寫下的日記內容。
一句句樸實的文字,讓羅鋒幾度哽咽。他給自己的這篇日記起了一個動聽的名字——“山楂樹之愿”。“這些山楂樹是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的見證,也是我和村‘兩委’干部、黨員群眾一起在脫貧攻堅路上為村集體增收的見證。”羅鋒表示。
樂國窩鋪村地處豐寧縣兩山河谷地帶,氣候干旱少雨。全村近600口人以前主要靠傳統的種植、養殖產業和外出打工為主要收入來源,貧困程度深、貧困人口多,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羅鋒特別介紹,樂國窩鋪村名中“窩鋪”的意思,就是“供睡覺的窩棚”,足見這個村過往的貧窮。
2018年8月,民建中央主席郝明金率隊來到樂國窩鋪村進行脫貧攻堅調研,并選派民建中央機關干部羅鋒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從此,這個名不見經傳的貧困小山村,開始得到各級民建組織和各地民建會員的關注和幫扶,從修路、安路燈、房屋改擴建、建設文化廣場、清潔綠化、引入產業等,村里每一個角落都融入了民建元素。
這片山楂樹,便是民建中央幫扶樂國窩鋪村眾多項目的一個縮影。
“2018年,我來到樂國窩鋪村后,看到村口一大片空地雜草叢生,反復琢磨想著能不能在這里建一個生態經濟園,打造成村里的一處標識性景觀,在增加村集體收入的同時,為村民提供一處戶外休閑健身的好場所。”羅鋒介紹,當時做好規劃設計后,在廣東、遼寧、北京、江蘇等幾個民建省級組織的支持下,建起了休閑涼亭、健身步道、花架、戶外桌椅、太陽能路燈等配套設施設備,周邊原先“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的土路硬化成了能行車的水泥路。
“2019年,恰逢民建遼寧省委會來到豐寧縣黑山嘴鎮進行定點扶貧工作調研,我在陪同調研時得知,遼寧鞍山民建會員企業遼寧星禾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有意愿向豐寧捐贈一批山楂樹苗,并提供技術支持,果實成熟后還能高價回收。我頓時眼前一亮,零成本、有銷路、保收益,還不用擔心技術問題,這不正是我們苦苦尋找的最優方案嗎?”羅鋒說,經過幾次對接聯系,300株山楂樹苗通過物流運到了樂國窩鋪村,幾十位村民早早地聚集在村口等待,并在生態經濟園內栽下了樹苗。
“愿它們全部成活、茁壯成長,不辜負民建愛心企業對村里的幫扶之心;愿它們早日開枝散葉、花香四溢,為村莊再添一道亮麗的風景;愿它們早結碩果、掛滿枝頭,為村集體增收再助一份力量。”這便是羅鋒的“山楂樹之愿”。
2021年4月,羅鋒結束兩年九個月的駐村工作回到北京,但他一直想著樂國窩鋪村和村里的鄉親們,一直念著村口的那片山楂樹林。
時隔3年,再次回到豐寧,羅鋒感慨良多。到達豐寧的當晚,即便是工作忙碌到晚上9點多,他依然抽空見了樂國窩鋪村的村“兩委”干部,詳細了解村里的發展情況。
“馬上春節了,就想去看看大家年貨準備的怎么樣了?還有什么困難沒有?看見大家都好,我就放心了。”采訪中,羅鋒對記者說道。
第二天,當記者團乘車趕往豐寧縣四岔口鄉采訪,路過黃旗樂國窩鋪村村口時,羅鋒特意請司機師傅短暫停車。他開心地向記者介紹著這個日漸富裕起來的小村莊。“6年前,這個村子還是一個貧困村。我來到村里的時候,路不好走,基礎設施差,村莊環境看著也揪心,現在可好了,大家在這里能看到村口的休閑涼亭、健身步道、鄉村大舞臺、花架、戶外桌椅、太陽能路燈、硬化路、果蔬大棚、光伏電站……變化大吧!”
“看到那片林子了嗎?那就是我日記中所寫的山楂樹林!” 羅鋒指著村口右側涼亭附近的山楂樹林自豪地說:“村干部和村民都告訴我了,山楂樹早就掛果了,而且一年比一年多。看來,我的‘山楂樹之愿’實現了!”羅鋒露出了滿足的笑容。
(“講好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故事”網絡主題采訪活動由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中國正能量網絡傳播專項基金資助支持)
編輯:付振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