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大家談
“走穩、走順、走寬”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
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是一條前無古人的開創之路,既遵循現代金融發展的客觀規律,更具有適合自身國情的鮮明特色。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的“開年第一課”,深刻闡釋了金融強國的豐富內涵,進一步深化了黨對中國特色金融發展規律的認識,對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從金融監管的角度,我們應當做好三方面工作,進一步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
首先,夯實路基,走穩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一是把握“八個堅持”,筑牢思想理論基礎。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牢牢把握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的基本要義,將“八個堅持”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把黨的領導的政治優勢、制度優勢轉化為金融治理效能,始終把牢正確政治方向,始終在正確軌道上推進金融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實踐創新,堅決落實好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當好執行者、行動派、實干家。二是把握“六個強大”,筑牢金融要素基礎。圍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六個強大”,探索建設金融強國的實踐路徑。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吸引、培育更多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金融機構,以科學、有效、有力的金融監管不斷增強金融發展的安全性,按照政治過硬、能力過硬、作風過硬的標準加強金融人才隊伍建設,助力提升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和綜合國力。三是把握“六大體系”,筑牢現代金融基礎。發揮金融監管體系重要牽引推動作用,與金融調控等體系協同發力。全面強化“五大監管”,促進金融監管體系更加完備有效,提升監管前瞻性、精準性、有效性和協同性,突出打早、打小、打萌芽,面對金融市場各類情況做到心中有數、腦中有方、手中有牌,觀察敏銳、行動敏捷。
其次,掃清路障,走順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一是堅持強監管嚴監管。落實金融監管的使命要求,堅決做到“長牙帶刺”、有棱有角,敢于斗爭、敢于碰硬。堅持問題導向,聚焦“關鍵事”“關鍵人”“關鍵行為”,嚴格執法、敢于亮劍,提高違法違規成本,做到監紀法無縫對接。建立跨部門常態化協同機制,依法將所有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實現金融監管橫向到邊、縱向到底?!按蜩F還需自身硬”,強化“對監管的監管”,鍛造忠誠、干凈、擔當的金融監管鐵軍。二是加強金融風險防控。注重源頭防控“治未病”,排查風險隱患;加強預警糾正“治已病”,突出抓早抓??;完善事后處置“除病根”,確保標本兼治。聚焦重點風險領域,與地方黨委政府同責共擔、同題共答、同向發力,落實好屬地風險處置和維穩責任,加快推進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化險。嚴厲打擊擾亂市場秩序的非法集資等違法活動,守牢守好人民群眾的“錢袋子”。三是提升金融監管能力,打造“尖兵利器”。提高金融監管隊伍作戰水平,豐富監管工具箱,強化金融監管和治理能力。抓好領導干部“關鍵少數”,加強金融思維和復合能力培養,深化對金融規律的認識,面對內外部日趨復雜的經濟金融形勢,掌握主動權。
再者,拓整路面,走寬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一是以“五篇大文章”為抓手,助力暢通國內大循環。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著力擴大有效需求協同發力,聚焦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改善民生等需要,多點發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培育新動能、新優勢。用好監管指揮棒,加強重點領域和薄弱領域的金融支持,大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助力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和強大生產能力優勢。二是以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為抓手,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胸懷“兩個大局”,以國家重大戰略為牽引,支持推進金融領域首創性改革、引領性開放。統籌金融開放和安全,深入推進國際再保險中心、全球資管中心建設,提高我國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和能力,增強國際競爭力和規則影響力。三是以中國特色金融文化為抓手,助推金融業高質量發展。營造誠實守信、以義取利、穩健審慎、守正創新、依法合規的金融文化環境,引導金融機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樹立正確的金融價值觀、發展觀和服務觀,助推金融業高質量發展,在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上行穩致遠。
(作者王俊壽,系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上海監管局黨委書記、局長)
編輯: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