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24地方政協全會掃描>新聞動態
這場大會發言因何不一般?
人民政協網義烏2月5日電(記者 劉志國)2月3日,在浙江省義烏市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上,楊毓根等11位委員就城市發展、縣域改革創新的熱點難點問題作了大會發言,因其調研有廣度、分析有深度、對策有高度、現場有溫度,備受與會委員的好評。
大會發言是人民政協各參加單位、政協委員和政協各專門委員會在全體會議上履行職能的重要形式。大會口頭發言現場感強,易于形象傳播,如何做到既有外在的形象又有內在的質量,發出好聲音匯聚正能量,是政協工作中的現實課題。
做好大會發言需要聚合力。義烏市政協整合資源、完善機制,形成打響大會發言品牌的工作鏈條。針對今年的大會發言,義烏市政協早在去年9月就發布了選題清單,提供了商貿 物流、產業發展、城鄉建設、社會治理、營商環境、文化繁榮共六大類,共56個選題參考,既有深層次難題、也有前瞻性課題,既有宏觀統攬,也有微觀切入。積極引導政協委員圍繞時勢大局、民生布局、關鍵謀局、難題破局,揭榜選題、把脈問計。課題選報工作充分發揮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知聯會的組織優勢,各鎮街政協委員履職小組的聯系基層優勢,各界別的專業人才優勢,政協各專委的統籌協調優勢。本次大會發言籌備期間,政協委員共報課題73個,經過報題、報提綱兩輪篩選,入選課題33個。為了調動委員的積極性,市政協還為入選大會發言的委員和鎮街給予履職考核加分。大會發言已成為展示黨派團體、鎮街小組、界別履職擔當和建言能力的檢閱場,各方紛紛推送優秀人才、組建實力團隊,形成了參與踴躍、爭先建言的濃厚氛圍。
做好大會發言需要深調研。政協大會發言層次高、影響大,能否建言建到關鍵處、獻策獻到點子上,調研很關鍵。做到“一般不發言、發言不一般”,就需要言之有據、言之有理、言之有度、言之有物。義烏市政協對納入大會發言籌備的每個課題,分別由黨派團體或鎮街履職小組、界別小組安排課題組、明確撰稿人;依托團體力量,為政協委員調研牽線搭橋、創造條件,督導推進調研工作;各政協專委會也分線負責統籌協調和指導。委員課題組以問題為導向,走進一線單位、走進村居基層、走進社團協會等,走訪座談、調查問卷、搜集資料,有的課題組還赴外地開展參訪學習。堅持邊調研邊協商,對初稿入圍的調研報告,由政協分管副主席逐個召集專題協商會。委員調研中常有掌握情況不全面、問題挖掘有偏差、對策建議較單薄等缺點,協商會就會邀請相關部門與政協專委會、委員對接面商,共同會診調研報告的不足,對下一步如何充實內容、剖析問題、深化對策思考,明確具體的修改意見。調研報告要求主題突出,觀點鮮明,做到全局了解扎實、反映問題真實、提出建議務實,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針對性、可操作性。政協以高標準對調研報告文稿進行三輪篩選,好中選優,優中選精,確保提交大會的發言高質量。
做好大會口頭發言需要重落實。重視跟進大會發言的后續落實,打通大會發言落地“最后一公里”,努力形成工作閉環,才能確保大會發言見實招見實效。大會發言得到積極回應,會增強委員的獲得感和成就感,進一步激發委員的建言熱情。義烏市政協借助“請你來協商·民生議事堂”、委員工作室等平臺,深化部門與政協委員的對接;部分大會發言直接轉為重點提案或集體提案,由部門承辦落實;在委員調研發言的基礎上,政協專委會以年度重點調研課題的方式持續深研;針對民心所向、民情所系、民生所重的議題,組織政協委員細分領域、切換視角,借助一屆接一屆的大會發言和委員論壇持續發力,上演主題連續劇;鼓勵委員知行合一,把自己的思考轉化為行動,積極實踐創新。
通過全團隊發動、全過程把關、全文本提質,努力做到選題環節統籌兼顧、言之有序,調研環節嚴謹務實、言之有物,承辦環節多措并舉、言而有信,這是義烏市政協大會發言不一般的重要原因。
編輯:王亦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