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24地方政協全會掃描>政在協商
讓沿黃百姓共享安瀾
——河南省政協委員熱議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我今年的提案,依舊聚焦黃河生態保護。”1月29日,在河南省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上,省政協委員、河南黃河河務局局長張群波再次將目光聚焦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方面。張群波是一名與黃河打交道25年的“治黃人”,經歷了生態黃河日新月異的變化,也見證著幸福黃河不斷造福沿線百姓的過程。
張群波說,黃河保護治理是一個層次結構復雜、持續動態變化的系統,流域內外彼此支撐、上下游相互作用、左右岸唇齒相依,牽一發而動全身,任何單一的、固定的措施都難以真正把黃河的事情辦好。“建立九龍聯動、協同共治的黃河保護治理協同共治機制,就河南黃河防洪保安、水資源治理、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重大事項進行充分協商協作,實現省級統籌協調、部門協同配合、屬地抓好落實、各方銜接有力的管理機制,實現流域區域聯動一體化高質量發展,讓沿黃百姓更有獲得感和幸福感。”張群波將自己的思考進行總結提煉,在此次省政協全會上提交了《關于構建黃河生態保護治理協同共治機制的提案》。
“這個水要進一步分離,重點關注耐鹽堿的藻類。”河南省“兩會”前,省政協委員、河南大學教授王強帶領團隊再次來到蘭考黃河灘區開展調研。王強長期從事水生物和水環境方面的研究,2019年從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所回到河南后,便全身心投入到黃河灘區鹽堿水域藻類研究工作中。
“蘭考縣黃河灘區土地鹽堿化嚴重,我們通過大量的前期調研以及篩選,獲得了幾株能夠高耐鹽堿以及適應鹽堿土地特征的微藻。通過這些微藻在鹽堿地池塘的應用,我們實現了海魚在河南內陸地區的淡水養殖。”王強說,海魚在黃河灘安了家,也幫當地村民致了富。如今,王強團隊已在蘭考張莊灘涂鹽堿水域建立零排放生態與養殖技術體系,實現了“藻-水-漁”生態模式的中高端海鮮魚類的內地淡水養殖,畝均收益超2萬元。
結合自身的科研實踐,王強不斷豐富提案內容。“今年我提出了《關于全面開展黃河流域生物多樣性資源調查和保護工作的提案》,希望推動相關部門積極布局,助力河南省生物產業的轉型升級,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以及鄉村振興戰略。”王強表示。
同樣關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的還有河南省政協委員、開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主任王曉東。“黃河流域河南段南岸背河洼地區有退化減少的風險,區域內景觀的脆弱性也在上升,急需進行生態修復。”王曉東介紹,自己與河南大學共同開展了一個有關黃河生態系統安全課題,通過實地走訪和理論研究相結合的方式,探索黃河兩岸生態環境的科學整治方法及生態保護的修復措施。
根據調研情況,王曉東形成了3件提案,建議加快推進黃河流域河南段南岸背河洼地區生態修復,探索生態環境監測新方法、新標準。“對黃河保護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讓黃河水更清、黃河兩岸更美。”王曉東說道。(記者 王有強 靳燕)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