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24地方政協全會掃描>政在協商
加快探索新重慶城鄉融合發展新路徑
——重慶市委書記與委員共商推進新型城鎮化
1月22日上午,重慶市委書記袁家軍來到市政協六屆二次會議第一聯組,同大家一起協商討論政府工作報告、計劃報告和預算報告,聽取意見建議。
聚焦“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委員們圍繞加快探索新重慶城鄉融合發展新路徑,現場碰撞著來自各界別、各行業的“金點子”——
市政協委員、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長蘇靜提出走好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之路三個“一公里”的建議:堅持“系統布局”,加快“市—區(縣)—街(鎮)—村”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構建多元參與格局,走好一體發展“最先一公里”;堅持“提質補短”,深入推進強村富民改革,深化“強鎮帶村”試點,走好優質均衡“關鍵一公里”;堅持“數字賦能”,全面推動鄉村智治,提升服務效能,走好惠民便民“最后一公里”。
鄉村全面振興是實現城鄉融合發展的必由之路,而產業振興則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重中之重。市政協委員、江北區政協副主席桂飛建議,突出特色優勢,差異化做好鄉村產業發展規劃;突出改革突破,一體化夯實鄉村產業發展基礎;突出人才培育,多元化構建鄉村產業發展支撐。市政協委員、江津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羅明蘭建議,有序引導城市資本下鄉,強化資本下鄉用地保障、促進城鄉人才雙向流通、放大配套政策組合效應、建立多方風險共擔機制,助力農村產業高質量發展。
“人才是鄉村振興的關鍵,也是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因素。”緊接鄉村振興話題,市政協委員、市委農業農村工委副書記文明維呼吁,要強化涉農人才培養,加速建成重慶農業職業學院,加力實施基層農技人員定向培養,加強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加快健全引才留才政策舉措,賦能鄉村全面振興。
近年來,重慶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堅持以大城市帶動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怎樣做好產城融合大文章,打造各具特色的城鄉融合發展新樣板?
市政協委員、黔江區政協主席姚登惠建議,綜合施策,強化產業支撐力,提升城鎮承載力,拓展城鄉融合度,打造近悅遠來的“高地”,推動山區庫區現代化邁出新步伐;市政協委員、巫溪縣政協主席王芳建議,推動奉節、巫山、巫溪三縣明晰發展規劃定位,突出重點聯動發展,完善交通網絡、共筑生態屏障、共建特色文旅線路,走出山區庫區強縣富民新路子;市政協委員、榮昌區政協主席趙天智建議,培育壯大產業工人隊伍,做強做大涉農經營主體,優化配置產業投資基金,以產興城,強城帶鄉,推進渝西地區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市政協常委、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邢雅翕對加快推進醫療衛生城鄉融合發展格外關注。他認為,要以區縣域為重點,加快城鄉醫療衛生一體化發展,科學分析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對農村醫療服務的影響,根據人口流動、交通改善等變化,合理規劃布局醫療機構。同時要拓展“縣聘鄉用”改革,建強縣鄉村醫衛人才隊伍,強化數字賦能,拓展遠程診療服務,提升區縣域醫療衛生服務能力。
在認真聽取發言后,袁家軍說,委員們的選題聚焦精準、問題研究深入、意見建議針對性強,回應了社會關切,傳遞著民生溫度。相關部門要認真研究分析、積極借鑒吸納。(記者 凌云)
編輯:王亦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