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畫界雜志>2023年第四期
自 序
我1962年上大學,在衛天霖、羅工柳、吳冠中等導師的引導下,一直關注油畫專業的動態發展;也是在幾位導師的影響下,更多地注意和考慮中國畫與西方繪畫在哲學與人文語境方面的比較。時至今日,近五十年來,我在油畫創作的實踐中檢驗自己的日常所思,也從中發現些新的問題,時常處于“覺胸中活活欲舞、而不能解”的狀態,在悟而未悟、覺而未覺中稍有所感小有所得:
司馬臺長城(油畫)159×129cm-1988年-閆振鐸
其一,通過對油畫材料特性的了解、應用和對油畫色彩的審美把握,由嘗試性進入具體、深入的研究和利用,以期達到可控制的自由、有約束的冒險之境。
其二,通過哲學與人文語境的途徑,深度挖掘、感悟東方藝術的獨特審美情趣,并將其充盈于油畫藝術創作的核心,語言取之自然靈性,情感來自生命自覺。
其三,繪畫作為獨立人格的呈現方式,在不同空間場域、不同文化背景下,藝術家要對自我和群體所面臨的困頓、迷障、喜枉之生、奢逸之存……各鳴其斑斕之號,自求其燦爛之解吧。
人類產生并存在自然和社會中,在水與火、生與死、情與仇的拼搏、廝殺中成長著,成熟著……人類的全部記憶,無不積淀于藝術之中。這種靈與肉、動與靜的激情表達,撫慰人心的傷痛,激發奮發向上的精神理想,是以真性情為依托,在指真善美的“天國”。
中山公園荷塘寫生(油畫)75×56cm1978年-閆振鐸
在強調多元并存、個性發展的藝術園地里,呼喚“精神家園”已成為共識,繼而變為“時尚”。然而家園在哪里?從藝術作品的展示中,我們見到了太多內涵蒼白、語論貧乏、反復“復制”出來的畫面;沒有視覺沖擊的樣式或觀念,缺少引發心靈震撼的力量,缺少精氣神兒!究其原因,是只仰視遵循前輩大師創作的經典樣式,而忘記和疏離了他們深入研究自然、生命、生活及體驗文化精神的態度。為什么會這樣呢?當下時代,使人過度關注“自我”,迷戀物質的利益,追求即時消費的精神麻醉,使我們對自己生存的時代活潑、生動的宇宙與生命以及自然與人類的宏偉節奏缺乏積極的親近!進而感悟審美創造與做人的真諦與境界的體悟,給我們文化素養與精神情操的升華愉悅,然而在一些自我的心中被視為過時的“棄履”。
我們呼喚,藝術的發展,應從作為一種職業技藝的演變史的傳統觀念中解脫出來,還原遠古圖騰時期所追求的震撼人的心魄、撫慰人的心靈的精神內涵。
夕-照(油畫)200×180cm-2004年-閆振鐸-北京畫院藏
相關鏈接:
2023年6月12日,“無界:閆振鐸藝術展”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開幕。此次展覽呈現閆振鐸近七十年創作生涯的九十余件作品,包含水墨、油畫、巖彩等類型,風格涵蓋寫實、表現、抽象等樣貌。此次展覽是對閆振鐸創作生涯一次系統總結,從中可清晰窺見他在不同時期對繪畫語言與范式的孜孜求索與實踐。展覽以“無界”為主題,對應閆振鐸先生的一句感言:“我的創作語言取自自然靈性,創作情感來自生命自覺,無需界定,也不必當下確認。”展覽將展出至8月20日。
閆振鐸1940年生于河北薊縣,1967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北京畫院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責任編輯:張月霞
版面設計:湯煒
編輯:畫界 邢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