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24地方政協全會掃描>政在協商
“二次創業”的“最大公約數”
——廣州市政協各界別委員代表座談會小記
人民政協網廣州1月16日電(記者 林儀 揭春雁)“委員,您好!我是市發展改革委的,我們加個微信……”“委員,我是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的,關于人工智能垂類模型的問題想向您請教……”1月15日,在廣州市政協各界別委員代表座談會結束后,廣州市有關部門負責人紛紛起身走向委員席,與政協委員們互加好友,對接下一步工作安排。
這是一場酣暢淋漓的“頭腦風暴”,也是市政協委員履職與黨委政府工作的“雙向奔赴”。會上,12位市政協委員和1位特邀“百姓提案”代表圍繞廣州未來可以“做什么”“怎么做”提出了科學精細的建議。字里行間,飽含了委員們對廣州的深情與期待。
廣州,歷經2200多年歲月的洗禮,既有深厚的城市底蘊,也有“老大難”的“城市病”。座談會上,委員們不約而同地談到了“老城市如何煥發新活力”的話題。陳以怡委員從住宅老舊電梯的角度進行觀察,發現由于使用年限過長、維保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建議推動住宅老舊電梯更新;馮昭揚委員則把關注點放在無物業服務小區上,建議在全市分類分步驟開展“無物業服務小區清零行動”;鐘慧委員則呼吁注重粵語傳承,從觀念、政策、教育和產業等方面優化廣州語言生態環境……
由小及大、見微知著,委員從“小切口”入手,立志寫好高質量發展“大文章”。馬勁軻委員在會上談了城市公交的問題:“常規公交設施供給逐年增加,但客流量持續下降,公共交通可持續運營能力不強。”他建議,選用中小型車輛提供公共交通服務,并將公共交通延伸進社區,完善發展公交接駁線,并對地鐵站點實行包干責任制,統籌各類交通銜接。
馬勁軻的建議得到了市交通運輸局黨組書記、局長沈穎的高度贊同,并表示:“我們將會認真研究委員的建議,重點考慮公共交通的可持續發展,著力解決常規公交經營困難的問題。這將對我市交通運輸產生顛覆性的影響。”
張威委員也是從“120緊急呼叫精準定位”的小切口出發,為推動急救服務提質增效建言。他提到,獲取呼叫定位的精準度和及時性,直接影響后續的急救服務質量,建議開發符合廣州城市特點的“手機輔助定位”應用場景,發揮120、110應急響應聯動機制作用,利用信息技術,完善呼叫定位技術手段等。這些建議也得到了市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副主任張屹的肯定,并透露目前廣州已初步搭建院前急救平臺,并結合委員建議繼續完善該平臺的建設。
15日上午,在廣州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代市長孫志洋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指出,廣州2023年全年地區生產總值預計突破3萬億元,極大地振奮了與會者。錨定“排頭兵、領頭羊、火車頭”的標高追求,廣州接下來該在哪些方面發力?對此,委員們紛紛貢獻了“金點子”。
趙崇煦委員建議,“十四五”期間,廣州應加快發展空中交通新賽道,將低空經濟作為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著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劉國興委員建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共享實驗室”共享機制,強化“共享實驗室”科研與產業融合解決方案,以數字化驅動科研服務平臺的建設;謝勇委員建議,調動各方力量將廣州打造成國內領先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垂類模型應用之都”,賦能“千行百業”,在未來三年培育30家以上具有全國影響力和輻射力的垂類模型;“百姓提案”代表馬向明從城市規劃的專業角度,建議加快黃埔涌水岸聯動治理,打造廣州活力濱水公共消費空間。此外,委員還圍繞廣州白云站配套發展、試點職工工會持股模式、打造世界級演藝集聚區等方面出謀劃策。
在認真聽取大家發言后,市委書記郭永航說,各位委員代表提出的意見建議突出問題導向、貼近民生民愿,全局性、前瞻性強,各有關部門要馬上對接、逐一認領、研究吸納。他希望市政協及各界別委員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堅持“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準確把握時情世情國情省情市情,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發揮獨特優勢,發揚主人翁精神,凝心聚力推動廣州“二次創業”,為廣州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貢獻政協力量。
孫志洋也表示,各有關部門將抓緊梳理研究各位委員代表提出的意見建議,納入政府工作推進落實。希望各位委員代表立足自身職責,圍繞廣州發展方向和發展目標,在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推進南沙開發開放、優化營商環境、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政府履職能力水平等方面提供更多更好的意見建議,為廣州現代化建設貢獻智慧力量。
編輯:王亦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