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學思想 強黨性 重實踐 建新功
一張張笑臉見證群眾幸福
——杭州市西湖區政協以主題教育成效助力增進民生福祉
人民政協網1月10日電(記者 鮑蔓華 通訊員 郭笑啟)“我住7樓,每次提重物上樓中間都要休息好幾次,現在終于可以加裝電梯了……”前不久,杭州市翠苑一區社區“民呼我為·協商驛站”“助力老舊小區電梯加裝”的協商會現場,66歲的居民代表馬阿姨向協商驛站和各位委員表示感謝。
這是西湖區政協牢牢把握主題教育“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總要求,積極踐行“民呼我為”,大力弘揚“四下基層”優良作風,推動解決民生問題,助力增進民生福祉的溫暖場景。“西湖區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期間生活過、工作過的地方,更有基礎、更有條件、更有責任、更有使命,推動黨的創新理論走深走心走實。”區政協主席葉澤表示。
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西湖區政協充分發揮“民生議事堂”“協商驛站”“委員工作室”等履職載體的作用,區政協領導班子成員先行示范,引導委員深入基層、深入一線、深入群眾開展走訪調研,參與協商議事,掌握民情民意,幫助基層解決實際問題。
地處市中心的北山街道,多為老舊小區,停車難、污水橫流、房屋公共部位破損等問題較為普遍。對此,北山街道民生議事堂圍繞“助力老舊小區綜合整治改造提升”開展專題協商會,為了摸清實情,了解民意,李宏、朱鈺芳等委員多次深入社區調研,聯合物業公司發放調查問卷,梳理相關問題,精準建言。“我們就在老百姓身邊,最了解他們的‘心頭急’,也最清楚問題的癥結所在,有了協商議事的平臺和載體,很多矛盾就有了化解的方法。”北山街道政協委員履職小組負責人說。
物美價廉、方便快捷的社區食堂不但解決了老年人的吃飯問題,還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上班族的家務負擔,是一項便民、惠民的重要舉措。古蕩街道嘉綠苑社區協商驛站以“推動高品質生活建設,打造未來社區特色服務”開展專題協商活動,吳利銘、宋海東等委員圍繞老年食堂的建設,從經營、服務、菜品等方面建言獻策,助力提升社區居民的生活品質。
轉塘街道慈母橋村的廢棄堆場搖身一變成網紅公園,成為村民休閑好去處;提升龍井夏秋茶綜合利用水平,利用龍井夏秋茶制作老白茶,每年為周邊茶農帶來700余萬元的額外收益;推進助殘共富項目,打造“蝸牛之翼”烘焙就業孵化基地,打造約110平方米的“共富工坊”就業服務站……在商圈里、鄉村中、茶園邊,委員們履職為民的生動實踐如火如荼地進行著……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區政協以“助解急難愁盼,增進民生福祉”為主題舉行專題協商議事活動,累計開展協商活動43場,參與委員286人次,帶動界別群眾參加400余人次,提出意見建議367條,采納落實294條。一件件民生難題,在一場場協商議事中正變成可行可用的建議和舉措,社區里一張張笑臉見證著居民群眾可感、可知、可及的幸福。
編輯: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