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大家談
推動國際民間交流合作 促進世界各國民心相通
陳士良
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10月18日,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隆重舉行,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與會,舉世矚目、影響深遠。習近平主席在開幕式上發表了主旨演講,全面回顧了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十年來所取得的豐碩成果,并深刻總結了寶貴經驗,系統闡述了中國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八項行動,為開啟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下一個金色十年指明了前進方向。
回顧十年來,“一帶一路”倡議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并成為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臺。為此,我們要以習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講精神為指引,繼續推進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合作高質量發展。同時,要積極推動國際民間交流,讓世界進一步了解中國,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貢獻。
深耕東南亞交好東北亞,推動構建亞洲命運共同體。我國是世界上與其他國家接壤或者相鄰最多的國家之一。其中,屬于東南亞和東北亞的國家就超過了50%。為此,我們在推動國際民間交流的過程中,首先一定要注重和加強與這些國家的民間關系。東南亞國家因為或多或少得益于中國的經濟發展和“一帶一路”倡議實施后的實效,所以盡管與我國有一些領土糾紛,但總體上都比較顧全大局。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在國際民間交流與合作的過程中,應該與東南亞國家搞好和睦關系,特別是要讓這些國家的民間輿論充分認識到,中國的發展和強大決不會給他們帶來絲毫“威脅”,只會共享利益,實現雙贏。目前,涉及中國、越南、老撾、泰國、柬埔寨、緬甸、馬來西亞、新加坡8個國家的泛亞鐵路網,不僅是我們與這些東南亞國家加強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渠道,也是進一步帶動中國與泛亞鐵路沿途國家民心相通的有效途徑,對于我們增強與這些國家的關系具有重要意義。
東北亞的日本與韓國,雖然受到美國的煽動,會在臺灣等問題上與我國出現對抗,但主要是迫于美國的壓力,基本停留在口頭上。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加強民間交流與合作,尤其是利用雙方緊密的經貿合作,積極開展民間交流,加強民間合作,以促發展,謀和平來穩定彼此的關系,并通過求同存異,充分認識遠親不如近鄰,一起推動建構亞洲命運共同體,也使中國有穩定的“大后方”,更加有底氣走向世界。
推動國際民間交流,促進世界民心相通。在推動“一帶一路”倡議合作的過程中,不僅要達到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而且更重要的是實現民心相通。這是因為,與政府間的交流相比較,民間交流的形式更加多元、內容更加豐富、領域更加廣闊、組織更加靈活,可以大大提高交流的規模和實效,實現民心相通。
民間交流是溝通心靈、加深理解的橋梁和紐帶。我們要借助“一帶一路”倡議,通過推動國際民間交流,開展友好活動,這樣有利于雙方增進互信、互學互鑒。在交流中可以尊重和包容彼此的發展道路、文化傳統,促進互信。當然,在國際民間交流的過程中,我們要努力搭建好交流的平臺,編織好交流的網絡,設計好交流的議題,讓更多國家的民間組織有興趣,并愿意參與到其中,成為覆蓋全世界的“國際朋友圈”,真正促進世界民心相通。
推動國際民間合作,促進世界和平發展。當今世界格局處于深刻調整和變化之中,如何推動民間合作,把握世界未來,共同促進和平發展,已經成為各國的共同課題。
中國政府始終從戰略和長遠角度看待世界的發展,以及與各國的合作。民間交流與合作是國與國關系的基礎和前提,也可以說,民間合作是國家之間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應該在加大力度積極發展與各國民間交流與合作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民間團體的作用和優勢,開展形式多樣的民間交流與合作,搭建我們國家與世界各國的友誼之橋。世界各國也應該積極推動國際民間合作,共同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一起促進世界和平的發展。
推動國際青年交流,世代接力傳承友好。青年是世界的希望,也是世界的未來。年輕一代思想活躍,容易溝通。為此,我們應該大力推動國家間青年朋友的合作,使他們在交流中增加了解、增進互信,互相學習、共創雙贏。
雖然各國的價值理念不同,且文化多彩、風俗各異,但青年們完全可以通過“一帶一路”倡議交流平臺,達到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學習,厚植友誼,傳承友好,成為締造和平的最佳使者,促進彼此民心相通,一起運用智慧和擔當,追求平等發展、社會文明、共同富裕,建設一個和平、安全、繁榮、包容、綠色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一個穩定發展的新世界。
(作者系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理事副秘書長、泛亞智庫研員)
編輯:付振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