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大家談
共同打造亞太下一個“黃金三十年”
特邀評論員 丁時勇
中國將堅持普惠共享的理念和實踐,展現立己達人、胸懷天下的責任擔當和使命情懷,不斷深化減貧、糧食安全、工業化、發展籌資等領域合作,為提升區域互聯互通水平注入新活力,為亞太及世界發展帶來新機遇
11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三十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發表了題為《堅守初心 團結合作 攜手共促亞太高質量增長》的重要講話,提出堅持創新驅動、堅持開放導向、堅持綠色發展、堅持普惠共享的四點建議,為打造亞太發展下一個“黃金三十年”指明了方向、擘畫了藍圖。
今年是APEC首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召開30周年。回顧走過的30年歷程,正是由于順應和平和發展的時代潮流,在合作中堅持開放包容的主旋律、共同發展的總目標、求同存異的好做法,助力亞太成為世界經濟增長中心、全球發展穩定之錨和合作高地,創造了舉世矚目的“亞太奇跡”:亞太地區平均關稅水平從17%下降至5%,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達到七成,人均收入翻了兩番以上,十億人口成功脫貧……當前,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世界經濟面臨多種風險挑戰,作為全球增長引擎,亞太肩負更大的時代責任。為此,我們應當秉持合作初心,牢記歷史使命,以“四個堅持”推動亞太合作再出發。
創新驅動是亞太發展的強大動力。習近平主席指出,“創新是發展的強大動力。我們要順應科技發展趨勢,以更加積極姿態推動科技交流合作,攜手打造開放、公平、公正、非歧視的科技發展環境。”科技創新是人類共同應對風險挑戰、促進和平和發展的重要力量,創新驅動是構建開放包容、創新增長、互聯互通、合作共贏的亞太命運共同體的應有之義。當前,面對新形勢新挑戰,亞太地區需要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積極培育新經濟、新業態、新商業模式,著力實現經濟和產業數字化轉型。中國將繼續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以科學的理念、扎實的行動為亞太發展賦能,不斷為亞太合作帶來新動力、新機遇。
開放導向是亞太發展的基本原則。習近平主席指出,“亞太發展的經驗告訴我們,開放則興,封閉則衰。”開放包容是亞太合作的主旋律,亞太各方要維護自由開放的貿易投資,支持并加強以世界貿易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反對將經貿問題政治化、武器化、泛安全化。要堅定不移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加快推進亞太自由貿易區進程,全面落實《亞太經合組織互聯互通藍圖》,共享區域開放發展新機遇。中國堅持維護自由開放的貿易投資,支持并加強以世界貿易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堅持高水平實施《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主動對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和《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高標準經貿規則,共繪區域開放發展新圖景。
綠色發展是亞太發展的必然要求。習近平主席指出,“厚植亞太增長的綠色底色。”當今世界,綠色發展已經成為一個重要趨勢,綠色既代表了未來經濟發展潮流,也昭示了亞太地區合作方向。當前,面對氣候變化、自然災害等日益嚴峻的挑戰,亞太各方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加快推動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落實好《生物循環綠色經濟曼谷目標》,厚植亞太增長的綠色底色,努力實現亞太人民和子孫后代安居樂業、共同繁榮。中國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從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到提出亞太經合組織綠色農業、海洋污染防治等合作倡議,都是在持續為共建清潔美麗的亞太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普惠共享是亞太發展的共同愿景。習近平主席指出,“我多次講,大家一起發展才是真發展。”“中國將繼續支持亞太經合組織開展經濟技術合作,共同做大亞太發展蛋糕。”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只有堅持普惠共享,才能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國人民。共同戰勝風險挑戰,共同享有發展成果,讓國際社會成為一個和睦溫暖的大家庭,是人類的樸素愿望。普惠是彌合發展鴻溝的關鍵之舉,亞太各方要全面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深化發展戰略對接,共同解決全球發展赤字,讓各國人民共享現代化建設成果。中國將堅持普惠共享的理念和實踐,展現立己達人、胸懷天下的責任擔當和使命情懷,不斷深化減貧、糧食安全、工業化、發展籌資等領域合作,為提升區域互聯互通水平注入新活力,為亞太及世界發展帶來新機遇。
“亞太奇跡”的新篇章,需要各方共同書寫。過去,中國的發展受益于亞太,也用自身發展回饋亞太、造福亞太。未來,中國必將堅持以高質量發展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以中國式現代化為推動亞太合作取得更多豐碩成果,共同打造亞太下一個“黃金三十年”。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政協副主席、致公黨重慶市委會主委)
編輯: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