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十四屆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加快建立新能源產業 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發言摘登>委員發言
全國政協委員,內蒙古環保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張利文:打通光伏產業鏈綠色閉環“最后一公里”
我國光伏產業全球領先,加快建立退役光伏組件回收利用體系,打通光伏產業鏈綠色閉環的“最后一公里”,既是我國低碳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也是持續提升國際競爭力,搶占國際競爭制高點的必然選擇。
“十二五”以來,國家持續開展組件回收技術攻關,目前已實現多種技術路線研發與儲備,逐步從科研向產業化方向推進。但由于相關政策、標準不完備,一方面,廢棄組件未納入監管,回收的主體責任不明確,溯源跟蹤機制不健全。另一方面,產品源頭生態設計和使用不夠重視。建議:
完善法規政策體系。一是制定法規,明確組件資產所用者作為回收主體;出臺回收企業準入條件,規定技術、安全、環保等門檻要求,根據技術水平和生產能力等設置資質等級;制定組件提前退役的許可制度。二是制定激勵政策,對組件回收企業給予政策補貼。
健全國家標準體系。出臺針對組件回收與再利用各環節的單項技術規范和企業管理規范,制定梯次利用相關技術標準和組件使用壽命評估標準,逐步建立以國家標準為主行業標準為輔、系統完備、國際先進的標準體系。
推動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優先支持在內蒙古、浙江等光伏裝機時間早且規模大、光伏制造業集中的典型地區,通過產學研用示范項目,培育回收頭部企業,發揮上下游產業鏈集中優勢,同步推動回收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同時,將新型環保替代材料的研發納入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大力支持光伏制造企業開展“綠色制造”項目示范,從源頭構建生態閉環。
建設數字化溯源管理體系。推行光伏組件“數字護照”,建立公共服務平臺,打通產業鏈上下游信息斷點,開展信息采集、數據分析、流向監測等信息溯源,實現光伏組件全生命周期的追蹤溯源和數字化管控,形成高效完善的回收網絡體系,為光伏產業實現綠色閉環提供有力的監管和服務保障。
編輯:付振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