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熱點聚焦 海峽觀察 臺海人物 臺商臺企 在大陸 兩岸交流

首頁>兩岸>臺海人物

“這里是值得我們長久打拼的家園”

——華東師范大學臺灣省籍教師陳弘信“登陸”記

2023年11月11日 18:07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7版頭條 華東師范大學臺灣省籍教師陳弘信(3289809)-20231111175513

來大陸任教這些年,我的專業發展和獲得感遠超當初的預期,特別是從我所在的專業領域來看,我獲得的一些成果和機會,是我當初并沒有預料到的。

“那一年我在電腦里刪除了繁體字,為的是這個‘合適的時機’”

時鐘向前推14年,臺灣教師到大陸高校任教,還算是“新鮮事”,或許是工商管理專業背景給予他感受商業世界的敏銳觸感,2005年彼時還在島內任教的陳弘信觀察到臺灣社會的一些變化,“我發現兼職的醫院里許多婦產科的醫生紛紛轉向醫學美容領域,少子化帶給我任教的高校影響是,我和同事們發現學校的教學條件和招生質量都比先前有所下滑。”于是,是否要到大陸發展,在陳弘信腦中成為來回權衡的一個問題。但考慮到當時兩岸尚未實行直航,前往大陸還不是很方便,加之身邊的同事朋友也沒有“吃螃蟹的人”,所以做事一向審慎的他,雖然心中涌動了“登陸”發展的想法,但一直在等待那個“合適的時機”。

2007年夏天,弟弟和大學同學都來到大陸,這讓他感到了一些信心。偌大的市場,許許多多的機會,勤奮的人民,實干的政府,渴求學術前沿知識的學生們,都讓他向往不已。加之之后的2008年馬英九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兩岸關系得到改善,兩岸直航開啟,這些因素猶如助推器,把陳弘信的“登陸”計劃向前推進,“登陸”任教上升為他的年度“要事待辦”計劃。

“記得2007年至2009年那兩年,我回復郵件開始使用簡體字,甚至在電腦中刪除了繁體字,為的是時機到了,我能盡快適應到大陸任教的生活。”他對人民政協報記者回憶說。

“合適的時機”出現在2009年末,陳弘信收到了來自浙江大學的橄欖枝。當年在英國讀博時認識的一位大陸師兄,如今任職浙江大學管理學院院長,了解到陳弘信有到大陸高校任教的意愿,欣然向他發出邀約。“他向我介紹了浙江大學管理學院的發展狀況,我認為這里的發展空間和學術氛圍,都很合適當時的我。”于是這年底,陳弘信的腳步正式邁入大陸高校。

時鐘向前推14年,臺灣教師到大陸高校任教,還算是件“新鮮事”。陳弘信的主動“吃螃蟹之舉”,也在臺灣家人中引發不小的波瀾,“我父親他們認為當時我在臺灣已有不低的工資待遇,當時是我在臺灣高校獲得教授職級的第一年,當年的年薪已經超過60萬人民幣,隨著年資的增加,后面薪資還會逐步增加。另外當時我還在臺灣幾家醫院兼職,還有一些額外的收入,這些薪酬加在一起,我在臺灣的年收入已經超過百萬人民幣,可以在臺灣生活得很好了,所以他們就覺得我沒有必要重新開始。”

但家人們的擔心并沒有影響陳弘信希望邁入新環境的“追夢之心”,他心里的人生藍圖是,“雖然初到浙江大學任教的年薪確實會比在島內少一點,也需要適應大陸的新工作和生活環境,但對于一個年輕人,沒有比獲得開闊并存在巨大職業發展潛力的工作環境,更值得去嘗試和追尋的。”

“這些年的專業發展和一些獲得感,是當初的我沒有預料到的”

今年是陳弘信來到大陸發展的第14年,從浙江到上海,從“臺灣來的陳老師”到自詡為“上海新市民”,“登陸”的初心如愿了嗎?他給出的答案是,“來大陸任教的這幾年,我的專業發展和獲得感超出了當初的預期,特別是從我所在的專業領域來看,我獲得的一些成果和機會,是我當初并沒有預料到的。”

陳弘信告訴人民政協報記者,他明顯感受到,這兩年收到的來自島內同事們的羨慕之心越來越多,“很多曾經沒有來過大陸的同事表示,對我在大陸高校取得的成就非常羨慕。”他分析這種狀況,一來是因為島內的高等教育資源雖然相對優質,但因為“少子化”的社會狀況,大學紛紛降低了錄取門檻,造成臺灣高校的學生素質愈來愈與大陸高校學生素質有差距,讓師者們找不到職業的尊重和價值感;其次從個人學術研究的發展空間看,臺灣高校教師獲科研支持基金的機會也不及大陸高校教師。陳弘信以自己為例,他來大陸高校任教的十余年,不僅橫向認識了很多大陸同行,擴展了學術視野,而且大家彼此合作,開展了更大規模的科研項目,獲得了更多的研究機會和基金支持。同時,來大陸這些年,他與企業的合作也更加緊密,合作的產學研項目規模更大,這都讓他感受到了更大的職業價值感和獲得感。

“盡管我不算最早來大陸打拼的一撥臺灣年輕人,許多從事電子和制造業的臺灣青年早在我之前就開始選擇‘登陸’打拼了,但我很慶幸,我遵從內心的感知,果敢來到大陸。現在看,來大陸任教,是個無比明智的決定,我所獲得的機會和成就,讓我充滿滿足感和自豪感。”他和人民政協報記者分享說。

發自內心地認同,自會把自己作為一座橋

自2009年“登陸”發展,十余年間,陳弘信不僅收獲了個人職業發展的“獲得感”,同時他也是大陸惠臺政策“越來越有感”的見證者,切身感受到大陸給予臺灣同胞越來越多的同等待遇,為臺灣同胞創造了更加友善的“兩岸一家親”共享共榮的社會氛圍。

十余年間,他使用臺胞證在大陸買了車,購了房,兩個孩子也來到大陸公立學校就讀,“我感覺在社會保障制度方面,我和大陸同事沒有什么不同,我同樣享受到大陸提供的五險一金社會保障制度,包括公積金、醫保等等。”

親身融入、親眼“看見”,也讓陳弘信對大陸的社會治理體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發現自己愈來愈被我們的國家精神所感動,同時被我們兼容并蓄、博大深厚的文化所吸引。”

陳弘信坦言,在來大陸任教前,他對大陸的社會體量和整體發展水平并沒有真正的了解,“也從來不會主動去了解政府的規劃,因為在我受的西方教育環境下,我就覺得一屆屆政府都是黨派利益,并不會真正站在為了國家發展的角度,去做一些長遠的規劃,政策也缺乏連續性。”但是來到大陸,親身體驗和實地觀察之后,改變了他的既有認知。“我認識到,世界上不存在一種政治制度適合所有社會,沒有絕對最好的制度,而是應該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制度。中國共產黨執政后始終帶有長遠規劃和初心不改地帶領中國走上向好發展之路,就是最適合中國的制度,中國今日的發展成就足以說明這一點。”

正所謂發自內心的認同,會激發內心的分享欲和使命感。近兩年,陳弘信除了積極介紹臺灣博士們來滬任教,也會主動把自己作為島內親朋好友了解大陸的一座橋,會帶著他們到自己工作和生活的城市以及蘇浙一帶走走看看,讓他們了解大陸在城市建設、居民生活水平方面的真實狀況。“我相信,他們和我親身體驗大陸的發展和變化時,自會有自己的認知和判斷。”他表示。

在陳弘信看來,大陸的發展空間和潛力,對于臺灣青年學者仍具吸引力,“雖然他們不一定要像我,來到大陸第一年就買車、買房,很快就決定要在大陸長居發展,但是他們不妨先邁出腳步,來大陸高校訪學和任教一段時間,他們一定會獲得一段難忘的人生體驗和對兩岸關系未來走向的判斷。非常希望有更多的臺灣年輕人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大陸安家,因為這里確實是值得我們長久打拼的家園。”(記者 修菁)

編輯:王亦凡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 | 中文字幕久热精品免费视频 | 一区二区在线免费看 | 在线免费看片a欧美 | 日本一本高清中文字幕视频 | 午夜福利亚洲精品无遮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