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杭州第19屆亞運會>亞殘會·我在現場
殘疾人藝術工作者:“繪”就亞殘運會的別樣精彩
人民政協網10月27日電(記者 鮑蔓華 徐金玉)“這件作品是由著名藝術家朱穎人先生書寫題名,他是我們陽光藝術中心的愛心大師。此件作品取材于西湖十景中的花港觀魚,是為迎接亞殘運會,由殘疾人藝術工作者在此基礎上進行的二次創作。”10月24日,在杭州市南宋御街與河坊街相交的“清河坊四拐角”之地——陽光藝術中心,杭州市上城區政協委員、上城區殘疾人聯合會理事長鄒倩向記者介紹著。
出現在記者眼前的這套禮器茶具,處處彰顯著浙江的文化底蘊:壺蓋如同亞殘運會主場館“大蓮花”,上面臥著宋韻文化的代表性物件“金娃娃”,壺身是西湖美景——花港觀魚的藝術體現,茶杯則具有良渚文化“玉琮”和中國特色的“祥云”等元素。
其中,“金娃娃”是國家一級文物,出土于宋代易學大家史繩祖和他的繼室楊氏的雙穴磚室墓內,在唐、宋、元時期又名“摩睺羅”,為“送子”吉祥物,多在“七夕”時用于贈送親朋好友,也見證了當時婦女們每年一度乞巧和求子的時刻。在北宋時期,“金娃娃”也是家庭尊貴的象征。
“除這套茶具外,這里的所有作品都是由我們的釉上彩團隊創作的,極具觀賞性和藝術性。每件作品都表達了不同的吉祥寓意。”鄒倩介紹,釉上彩是從明代釉下青花彩繪延伸而來,是指在經過1200℃至1300℃燒制的白瓷上,進行著色創作,后又再次入窯以800℃溫度燒制完成。由于是在釉面上創作,色彩表面顏色豐富,表現力極強,繪制的紋樣突出釉面,摸上去手感清晰可辨,令每件作品都獨具特色。
“來來來,你也親手體驗一下繪制的樂趣。”跟隨著鄒倩的步伐,記者來到陽光藝術釉上彩團隊工作區域。此時,以聽障人士為主的殘疾人藝術工作者正在無聲的世界里,全身心地投入到作品制作中。他們一筆一畫地精雕細琢,做出滿意的作品,每天還會向來往的賓客展示釉上彩的創作和制作過程。
在二樓拐角處,由陽光藝術的殘疾人藝術工作者團隊共同創作的以20國國家國花為代表的G20花瓶吸引著記者的目光。只見,每個花瓶上都標注了國家的類別和國花的名稱,也是以釉上彩技藝制作為特色。這批G20花瓶的創作用時3個多月,由13人合力完成。他們每個人都是肢體、聽力等不同類別的殘障人士,通過花瓶的創作展現出自強不息的精神,也體現出了殘障人士的精神風貌。當這些作品作為“國禮”贈送給來訪外賓時,也有外賓主動來店,自掏腰包購買、收藏畫有本國國花的瓷瓶。
為更好地迎接亞運會、亞殘運會,陽光藝術中心制作的伴手禮作品,獲亞組委指定授權為亞運的瓷器類品,被冠以亞運元素和防偽商標。
在陽光藝術中心的店鋪里,游客還會被殘障人士創作的旅游紀念品所吸引。“在這里,有很多殘障人士將自己創作的第一件作品標價一元。當看到一件件作品賣出后,他們生活的信心和人生的希望也被點燃了。現在有很多愛心企業,像浙勤集團就向我們訂購了大量的旅游紀念品。”鄒倩說。
2020年12月,上城區聽障書畫藝術家、國家一級美術師陳巍還向杭州亞組委(亞殘組委)捐贈了45個參賽國家和地區的青玉國禮杯,成為亞組委(亞殘組委)收到的第一筆個人藝術品捐贈,受到了高度贊揚。“如今,陽光藝術中心也已經形成了以殘障人士技藝培訓、作品展陳、文化藝術交流、創業就業為一體的文創孵化平臺。”鄒倩說。
編輯:張佳琪